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狠抓源頭,不讓疾病進場
(一)做好檢疫和隔離工作。應該到正規的、規模大的豬場選購子豬,或者在鄰居飼養戶那里選購健康子豬。若在市場上購買子豬,建議在一家或者兩家買齊,這樣豬的整齊度高,建立畜群關系容易,運輸應激小,打斗幾率低,所攜帶的正常菌群相差不大,可避免交叉感染。新進豬要隔離觀察3~4周再與原來的豬合群。新豬進場第一周應在其飼料中添加一些常用的抗生素,以減免環境應激所引起的疾病。停藥3天后應按防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從市場上購回的豬無論其原來防疫如何,建議全部重新進行免疫。
(二)建立嚴格的入門消毒制度,采取科學的消毒方法。農村中小規模飼養場往往忽視消毒,有些甚至沒有消毒的概念。為了防止飼養管理人員、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所帶來的病原體和污物對豬構成威脅,豬場大門口應設置廣而深的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人員及外出回來的車輛要經過消毒方可進場。
二、加強管理,減少發病誘因
(一)供給優質全價的飼料,提高豬的抵抗力。無論生豬行情如何,都要保證豬的營養需要,不要輕易改變飼料廠提供的營養配方。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動物肌體的免疫能力和生產性能,增強抗病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可在豬飼料內添加0.2%的生物活性膚,能有效克服子豬斷奶應激,提高免疫力,同時要保證供足清潔飲水。
(二)控制合適的溫度,并減少豬舍內的有害氣體。加強豬舍通風,保持舍內空氣的新鮮度,降低氨氣、硫化氫氣體的濃度,從而減少呼吸道病的發生。同時,注意控制好舍內的溫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溫、冬天防寒保溫,盡量使早晚溫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小環境保溫、大環境通風。
(三)合理分群,調整飼養密度。豬群不宜太大,每個豬圈內飼養豬的頭數盡量不要超過15頭;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減少應激,使豬群生活在一個舒適、安靜、干燥、衛生、潔凈的環境。
三、科學用藥,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預防是人工給動物接種某種疫苗,使動物對該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注射疫苗一定要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并且使用有效的疫苗。因為沒有一個萬能的免疫程序能夠用于所有豬場,豬場和飼養戶可以與當地的獸醫及動物疫病防治部門或科研部門的專家合作,根據季節、周圍環境、豬場現狀、飼養水平等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
藥物預防(藥物保健)是對疫苗預防的補充和應急措施。例如秋季氣候變冷時,在豬飼料中添加抗呼吸道病藥物,冬季寒冷、豬舍潮濕時添加抗腹瀉藥物,母豬分娩前后使用抗產褥熱和乳腺炎藥物,以及對新生子豬、新購子豬、斷奶子豬和轉群分欄豬使用藥物防病,都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用藥還要注意配伍禁忌和遵守停藥期規定。無論用藥物飲水或拌料,要求濃度均勻一致,飲水用藥前應停水2~4小時,用藥劑量要足夠,但是不要盲目加量,注意保證療程,一般預防用藥5~7天,用藥期間應密切注意豬的狀態,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四、早期診斷,為治愈創機遇
豬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需要認真細致觀察方可發現,要對飼養人員的工作時間進行科學分配,養種豬和子豬的人員應分配20%的時間做投料和清掃工作,用80%的時間來觀察豬群,以及時發現異常。對豬病的診斷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分析、病理解剖學和病理組織學診斷、免疫學診斷、治療效果實驗、化驗室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等。我們可以根據周圍疫病情況和免疫預防情況懷疑或者排除某些疾病,縮小懷疑范圍,一旦確診,就要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拖延,就可能引起疾病惡化或者病豬衰竭,給治愈帶來難度。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