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冬季氣溫低,日照時間短,蛋鴨產蛋率低,甚至停產。但根據筆者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只要冬季管理抓得好,當年春孵的母鴨產蛋率仍可保持在80%以上。
1.防寒保暖。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最低不應低于6℃。因此,冬季必須做好鴨舍保溫防寒工作。注意堵塞墻縫,關閉門窗,尤其是北面窗戶要堵嚴。夜間和氣溫低時,再在門窗上加掛草簾,在地面上鋪些干燥的稻草或麥稈等,四周要鋪厚一些,每天晚上鴨入舍前添加新草。同時提高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飼養8~9只。此外,鴨舍還應注意通風換氣,每次放水時鴨子一出舍,即應把門窗打開,入舍后再關閉。
2.調整日糧。冬季鴨子對能量要求較高,因此要適當增加玉米等能量飼料的比例,蛋白質含量則降低到15%~17%,并且要注意增加白菜、蘿卜等青綠飼料,以確保蛋鴨對維生素的需要。
3.精心喂養。冬季應堅持給鴨子喂溫食,飲溫水,以減少鴨子體熱的散失。每天喂食3次,夜間再加喂1次“夜宵”,并供給充足飲水。一般先喂食、飲水,再喂青綠飼料。更換飼料要逐步進行,不要太突然。
4.科學管理。每天早上遲放鴨,傍晚早關鴨。減少放水次數,縮短下水時間,上午和下午陽光充足時各放水1次。最少3天放一次水。每次放鴨出舍前要先打開窗戶“噪鴨”,即將鴨哄起,讓其在舍內緩緩作轉圈運動,待80%左右的鴨子發出強烈的叫聲時再放水。氣溫過低時,要勤噪鴨,以增強活動,促進食欲,提高御寒能力。在自然光照少于15小時,要及時進行人工補充光照。此外,還應注意盡量保持鴨舍安靜,避免驚群。
5.嚴防疾病。冬季鴨機體的防御能力降低,在飼養管理不善的情況下,極易發病,從而影響產蛋。因此鴨舍與活動場地應每周消毒一次,發現疫病要及時查明原因,并及時對癥治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