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隨著奶牛業的不斷發展和擴大,奶牛的飼養和高產已被人們越來越重視,為了提高奶牛產量,在奶牛飼養上精料的投入逐漸加大,精粗比相對失調,由此而引發一系列奶牛前胃和皺胃的疾病,在規模養殖場和個體養殖戶都有不同程度的第四胃移位病的發生。而且發病趨勢有所增加,給奶牛養殖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損失。
【分類及發病特點】奶牛皺胃移位可分為左方變位和右方變位。左方變位:是皺胃通過瘤胃下方移到左側腹壁,置于瘤胃和腹壁之間;右方變位又稱為皺胃扭轉,指皺胃按順時針方向扭轉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臟和腹壁之間。臨床上左方變位的發病率于右方變位,比例在85比15左右,本病發生一般無季節性但以產犢高峰期多見;發病的胎次變化為一胎多見,其他胎次均有發生;泌乳牛和干奶牛都有發生,產后牛的發病率最高,可達80%以上,一般集中在產后7-30天左右。右方變位易發生在泌乳后期或干奶期,,產后也有發生。
【病因】本病的發生和飼養管理有直接關系,干奶期的飼養不當,使胎兒生長過快或過大,妊娠后期,隨著胎兒的逐漸增大,子宮將瘤胃向上抬高向前推移,瘤胃處在慢性的遲緩狀態,產犢本身又是一個應激過程,當奶牛分娩后,腹壓驟然減小,子宮體積縮小,它所占領的空間由皺胃和瘤胃來填充,遲緩的瘤胃容易將遲緩的皺胃壓在腹腔的底部,伴隨著胎衣排出時奶牛的不斷努責,皺胃逐漸左移,.泌乳早期高精料的投入,給奶牛瘤胃的功能增加很大負擔,為了適應飼養和產奶需要,瘤胃內環境微生物區系從干奶到產后要做很大的調整,較弱的瘤胃功能決定著奶牛的采食,瘤胃體積小,不能將子宮讓出的空間完全填充,皺胃左移的程度逐漸加大,遲緩的皺胃內氣體不斷產生,帶動皺胃繼續上移,隨著氣體的不斷增加,病情逐漸加重。
【誘因】產后胎衣不下、酮病、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都可誘發本病。
【臨床癥狀】
左方移位:產后或產后1周左右,食欲逐漸減退,反芻和瘤胃蠕動顯著減弱,少食或拒食精料,采食少量粗飼料,產奶量急副下降。病牛的鼻鏡濕潤,有汗珠,精神狀態一般或沉郁,有脫水癥狀,糞便時干時稀,隨著皺胃內氣體的多少,病牛食欲時好對壞,呈漸進性消瘦。體溫變化不大,有胎衣不下病史的牛,有炎癥的反應,呼吸、心率指標沒有太大變化。尿偏堿性,尿蛋白有時為陽性,酮體一股呈陽性,經過大量輸液治療的病牛酮體呈陰性。視診可見病牛左側肋骨弓明顯凸起,兩腹緊縮,在左側最后三根肋間,用聽診結合叩診,可聽到特殊的氣水音“鋼管音”,用穿刺針在鋼管音明顯處穿刺,可抽出皺胃內棕褐色液體pH為2-40直腸探查,瘤胃后移,有時能觸到變位的皺胃或瘤胃和腹壁空間較大。不作治療時,病牛呈漸進性消瘦,可發生癱瘓、衰竭,甚至死亡,有的病程很長(4-6個月)。
右方移位:發病較急,突然拒食或停食,發生腹痛,踢腹或扭轉后軀,心率較快(100-120次份),瘤胃蠕動減少或停止。初期糞稀軟,如完全扭轉則無糞或有少量黏液排出,嚴重者糞潛血,呈黑色黏稠狀。右腹臌脹,叩診結合聽診可聽到特殊音“鋼管音”。急性病例可嚴重脫水、休克或突然死亡,病程隨保守治療方法不同可延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