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蠅蛆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蠅科幼蟲。人工養殖的蠅蛆一般是指家蠅(又稱舍蠅)的幼蟲。蠅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干品中含粗蛋白質超過60%,粗脂肪超過10%,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蒼蠅生長繁殖快,從卵發育到成蟲,一般只需10天左右,南方地區一年可繁殖10~20代。養殖設備、技術要求簡單,飼料來源廣,成本低廉。鮮蠅蛆身體柔軟,大小適宜,是塘虱魚優質的動物性飼料。除此之外還可用蠅蛆喂養其他魚類以及蝦、蟹、青蛙、龜、鱉、家畜、家禽等。
1、形態特征
蒼蠅是完全變態昆蟲,其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各階段的外形完全不同。
(1)卵
白色,呈長橢圓形,長約1毫米。蒼蠅將卵粒產在濕度大的糞肥、發酵飼料和腐肉上,相互堆疊排列,氣溫20℃以上24小時即可孵出幼蟲。
(2)幼蟲
幼蟲呈圓柱形,身體前端較尖,后端鈍圓。剛孵出時呈乳白色,約3天后變成灰白色,將要化蛹時呈黃白色。剛孵出的幼蟲體長約2毫米,經4~5天后即長成體長約1厘米、體重約30毫克的成熟幼蟲。
(3)蛹
初期棕黃色,后期褐色,呈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在25~30℃時經4~7天便可羽化為成蟲。
(4)成蟲
灰褐色,體長5~8毫米。身體分為頭、胸、腹3部分。頭部具復眼1對,紅褐色;胸部有3對足,1對透明膜質翅,胸部背面常有4條黑色縱紋;腹部橢圓形,兩側黃色,最后腹節黑褐色,雌蟲腹部末端有一錐形產卵器。
2、生活習性
(1)活動與棲息習性
幼蟲棲息在糞便、腐肉或飼料內,爬行極快,能沿垂直的墻壁上爬,具避光性。幼蟲老熟后爬到較干燥的泥土中或糞便、飼料表層化蛹。成蟲善飛翔,晴天白天多在室外活動覓食,夜晚棲息于屋檐下或樹枝上,雨天飛入室內,低溫時群集在溫暖的地方,具趨光性。
(2)食性
蒼蠅是雜食性、腐食性昆蟲。幼蟲喜歡取食腐敗的有機質,如人、畜、禽糞便,動物尸體以及經過發酵的麥麩、米糠、花生麩、豆餅等。成蟲喜歡攝食蛋白質含量高的流質食物,尤其是有甜味、腥臭味的食物。
(3)繁殖習性
蛹羽化為成蟲5~8天后即達到性成熟,開始交配產卵。一般每隔2天產卵1次,一生產卵5~6次,每只雌蠅一生共產卵500粒左右。成蟲壽命約為30天,生產上每批種蠅飼養20~25天后應及時淘汰。
(4)溫度和濕度
家蠅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0~32℃,最適溫度為24~30℃,15℃以下不能產卵。卵在低于13℃時停止發育,低于8℃或高于42℃時胚胎死亡。在適宜溫度范圍內,隨著氣溫的上升,孵化時間縮短。幼蟲在溫度15℃以下發育緩慢,低于8℃或高于45℃幼蟲死亡,在氣溫25~30℃時經4~6天化蛹,氣溫34~36℃時3~3.5天即可化蛹。蛹的最低發育溫度為12℃,最適宜發育溫度為25~35℃,發育期為3~7天,氣溫高于45℃則死亡。
家蠅卵、幼蟲和蛹的生長發育要求濕度比較大。卵孵化基質最適宜濕度為60%~65%,幼蟲最適宜的發育濕度為65%~70%,蛹期的發育濕度要求為50%~60%,成蟲期以空氣相對濕度50%~70%為宜。對食物的含水量要求較高,一般斷食、斷水2~3天即全部死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