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煎煮《指新鮮鹿胎)先用開水澆燙胎兒,摘除胎兒的被毛,用清水洗凈放人鍋內煎煮。待胎兒肉骨分離,煎煮胎兒的水(稱胎漿)剩4千克左右(胎兒大小不同其剩下的水也不同)時停止煎煮。將骨肉撈出,用紗布過濾胎漿,將胎漿放于通風陰涼處,低溫保存備用。
2.烘干將撈出的骨肉分別放人烘干箱內(箱內溫度80℃左右)烘干(也可放人鍋內用文火焙干),頭骨和長軸骨可砸碎后再烘干,直至骨肉均已酥黃純干。
3.粉碎將純干的骨肉粉碎成80一100目的鹿胎粉(加工干的鹿胎可直接粉碎),稱重后保存。
4.熬膏先將煮胎的原漿人鍋煮,放人胎粉,攪拌均勻,再按胎粉與紅糖1.0比1.5的比例加人紅糖,拌勻,用文火煎熬濃縮,不斷攪拌,熬至呈牽縷狀不沾手時即可出鍋。倒人抹有豆油的方瓷盤內,置于陰涼處,冷卻硬固后即成為鹿胎膏。生后3日齡內夭折的仔鹿熬成膏,稱為乳鹿膏(一般統稱鹿胎膏)。其制法基本同上。首先,為了容易去掉被毛,在仔鹿蹄部切一小口,通過該孔向胎兒皮下充氣,膨脹后結扎切口,而后置于70℃左右的水中浸燙,取出后刮凈被毛。將其分割成幾大塊,放人鍋內,加水煮至骨肉分離,撈出烘干,碾成細粉,煮胎原漿保存備用。熬膏時將原漿燒開,徐徐加人胎粉,并按胎粉與紅糖1比3的比例加人紅糖,不斷攪拌,熬成膏狀,倒人事先抹有豆油的瓷盤內,冷凝后即成為乳鹿膏。鹿胎膏也有加人某些中藥后制成的。
優質的鹿胎膏應為色黑亮而富有彈性,切面光滑無胎毛,不發霉變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