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人工孵鴿國內還歷時不久,隨著我國規模養鴿業的迅猛發展,人工哺喂乳鴿技術的應用提高,使人工孵鴿也與日俱增。這是現代鴿業邁向有效增產增收的新技術。有人說:“人工孵鴿與孵雞相同”。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由于鴿與雞在品種生物學特性上的差異,各自胚胎發育也不盡相同,如何按其發育特性探索正確施溫,爭取最佳孵化效果,確為現代鴿業所關注。現就“人工孵鴿實用關鍵新技術”課題,以筆者積20年孵禽經歷心得及連續6年累計孵化鴿蛋十幾萬枚的實踐技術探討,現將有關研究結果,坦誠介紹給業界同仁。
一、施溫依據
鴿蛋個小殼薄感溫靈敏、外殼光滑、蛋殼結構堅韌細密、透氣性差、蒸發水份慢、酷似番鴨蛋。但從內在鴿蛋的蛋白多達74%,且膠質透明,這就決定了鴿蛋前期導熱性較差。為了證實人工孵鴿的最佳溫濕度的科學數據,首先采用多種種禽蛋與鴿蛋同箱、同溫、同濕進行多次孵化試驗,得知人工孵鴿的溫度要比孵雞高。為驗證人工孵鴿的最佳施溫數據的準確性、實效性,6年內特采用多種高低不同溫度、相同濕度及相同溫度不同濕度反復實驗,現將2組共12批(每隔3天下孵一批)較有代表性的孵化記錄報告如下(見下表):
在實驗中發現當采用37.8℃長期偏低孵鴿時,雖低溫不會引起胚胎發育異常和死亡,但胚胎發育慢,蛋白吸收差,出殼時間長(19天以上),雛鴿腹大,肚臍外突特長,蛋殼污穢,健雛率低。試用39℃至39.2℃孵鴿,因溫度超過了上限,長期過高,胚胎對耐高溫能力差,不但全期死胚率高,出現提早啄殼血嘌、釘臍、雛鴿弱小、膠毛和蛋白剩余殼內,出雛率明顯低下,實驗結果是失敗的。
二、最佳施溫
根據實驗數據,確定全期以恒溫方式孵化最佳的施溫范圍,按區域氣候熱天冷天分別靈活施溫38.3℃至38.8℃之間。該溫度應以校準的代表性溫度。特別提及的是:此恒溫施溫數據與家禽孵化(最適孵雞)標準37.8℃要高出0.5℃至1.0℃,雖不能說是現在人工孵鴿最科學的,但具有絕對的可靠性,不但能使出雛率達到最高,且雛鴿外觀漂亮健雛率高,無大肚釘臍,出雛后的蛋殼潔凈,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三、注意控濕
在采用不同濕度經多年實驗摸索,得知人工孵鴿的適宜濕度比孵雞要低10%左右。在孵化全期對濕度要控制在50%~55%之間比較合適。應注意濕度不能過高,特別是在大批鴿蛋出殼時,對未出殼胚胎切忌噴水,如像孵雞鴨那樣地噴水增濕達70%~80%,其結果出雛率反會很糟糕;原因是當箱內處在高溫高濕嚴重缺氧情況下,大多雛鴿會脹悶在殼內。若在孵化全期濕度偏高在60%~65%以上,會妨礙鴿蛋內水份蒸發,影響胚胎正常的代謝發育。會使出殼時間更加不一,出殼雛鴿軟弱,腹大水腫,蛋白粘身,有的不能啄殼而死,有時已嘌口很好結果還是悶死在殼內。上述情況在控制合理濕度和注意通風時就會改觀。但亦應避免因箱體太空,風扇過大,濕度太干影響出雛,可見于胚胎氣室過大,雛鴿毛短干瘦易與蛋殼粘連,毛色污染,成活低等。
四、提高措施
1、破蛋修補:將未流清的破裂鴿蛋用乳膠、蛋清、膠布(醫用卷型)、用涂封法或貼補后入孵。單此一項約可增產3%的雛鴿。
2、無精死胚統計:將照出的無精死胚蛋作詳實的記錄建檔,隨時處理調整好鴿群,這對提高受精出雛率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3、箱外晾蛋:將已孵化12日齡以上的鴿蛋老胚胎,抽出蛋格在孵箱外晾蛋,對原箱內新入孵蛋照常孵化。此法可解決在恒溫孵化中的難題,可大大提高出雛率和健雛率。
五、結語
1、人工孵鴿比親鴿自然孵化出雛率已有很大的提高。但與其他家禽對比還相對較低,這除與品種遺傳有關外,主要是長期自繁留種、近親交配、年齡新老、飼養管理、飼料營養、保健砂、臟蛋污染、鴿蛋收集貯存等多種因素直接影響。如養鴿者對上述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將對孵化出雛率會有很大提高。
2、如采用變溫孵鴿或另備出雛箱出殼,定會更適于胚胎對各階段發育,限于孵鴿批量小條件限制,有待做變溫孵化的進一步試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