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場每年在產仔哺乳期都要發生數起4―7日齡仔貂,在其頸部和肛門周圍的皮膚上出現膿皰的病例。該病發病時間早,若發現、治療不及時,仔貂多以死亡告終。我場經過多年的探索,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診治體會報告如下,供大家參考。
1臨床癥狀
在發病仔貂的頸部、肛門周圍皮膚后肢內側的皮膚上發生白色小膿皰,膿皰以栗粒到豌豆大小不等,膿皰周圍紅腫。膿皰破潰后,流出黃綠色濃稠的膿汁。病仔貂發育遲緩,叫聲無力,身體衰弱。本病潛伏期短,為急性經過,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很高。
2發病病因
通過多年的治療發現,本病的病變部位除發生于仔貂的頸部和肛門周圍外,身體其它部位未見有膿皰發生;母貂有拖曳仔貂舔仔貂肛門的習性;同時在治療后發現,當把發病仔貂放到健康仔貂窩內時,健康的仔貂并不發病,當把健康的仔貂放進污染的窩內時,則引起健康仔貂的發病。因此,我們判定本病可能由于母貂帶菌和它的這種習性而損傷了仔貂的皮膚引起了細菌的感染。在治療時,曾發現有患化膿性扁桃體和化膿性乳房炎的母貂。本病可能與化膿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關。
3防治
3.1原則本病據仔貂的發病日齡和臨床癥狀即可確診。因此,在生產中要及時發現,迅速移出,綜合防治。
3.2治療先用消毒針頭將膿皰挑破,排凈膿汁,用消毒棉棒拭凈或用雙氧水洗滌,然后涂布青霉素粉少許,每天2次,連用3―4天。處理完畢的仔貂放回原窩或代養。
病情嚴重的仔貂用青霉素、復合VB(針劑或片劑)治療;用牛奶和20%葡萄糖混勻后,供仔貂經口滴用,每天3―4次,連用3―4天。仔貂必須找保姆貂代養。
由于此病的發生與母貂有直接關系,因此,在治療仔貂的同時,必須對母貂同時用青、鏈霉素或慶大、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3措施產前母貂的小室必須嚴格、徹底地消毒。墊草要清潔、柔軟,以免扎破仔貂的皮膚及母貂的乳房而引起感染。
處理完畢的仔貂,嚴禁沾上異味,以免母貂棄仔甚至食仔,造成防治失敗。
4效果
我場采用上述綜合防治措施,效果顯著。仔貂的發病率由原來的2%下降到0.12%;病死率由歷來的87.3%下降到16.7%,已很好地控制了該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