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搞好水貂的選種選配工作,是保證水貂產仔率高、毛皮質量好、個體健壯的重要條件,飼養戶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一、選種就是在全群中選優去劣,把優良的個體留做種用,不符合種用條件的個體予以淘汰取皮。
1.選種標準一是繁殖力選擇。具體要求:
(1)成年公貂。睪丸發育大小勻稱,性欲高,配種能力強,精液品質好。所獲后代數量多、生命力強。
(2)成年母貂。外生殖器發育良好,發情正常、明顯、有規律,交配順利。懷孕期短,產仔早,胎產仔數不少于5只,有效乳頭6個以上,泌乳量足,母性強,仔貂成活率不低于90%,哺乳結束后,體況恢復快。
(3)幼貂。應從同窩仔貂多(胎平均5只以上,群平均4只以上)、出生早(公貂在5月5日以前,母貂在5月10日以前)的仔貂中選擇。
二是體型選擇。
公貂要求頭大,兩頰發達,兩耳張開挺立,頸粗而長,肩和胸寬大,胸深,背長而寬,腹部緊湊,臀部寬大,自然彎曲靈活,尾粗長,四肢叉開強壯有力,姿態神氣,整個體型勻稱。母貂要求頸粗短,后軀寬大,腹部緊湊,其它各點基本與公貂的體型標準相同。
三是毛絨品質選擇。
主要以毛色、光澤、毛絨密度、針絨毛長度和分布均勻程度為重點。標準貂的毛絨選留標準應是:毛色要深,逐步向更黑一級發展,背腹毛色基本一致,油亮光澤,毛峰平齊,無白斑或僅下唇少有,無雜毛,針毛稠密、分布均勻、長度在25厘米以下,絨毛厚密平齊、長度在15厘米以上。針毛、絨毛的長度比為1:0.65。另外,對幼貂的選擇還應根據雙親的繁殖能力和遺傳性進行考查,所以平常應做好系譜的登記工作。
2.選種時間
一是初選。
5月~6月份進行,即從產仔后不久到分窩前為初選,選定的數量應比年末留種計劃數多30%。
二是復選。9月份進行,當水貂分成皮用貂和種用貂兩大群時,在初選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考查,選定的數量應比年末留種數多20%。
三是精選。11月中旬進行,根據上述鑒定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逐只挑選,選定的數量應是留種計劃數。
3.留種比例
一是數量。
選留公母貂的比例一般是標準貂為1:3~4,彩貂為1:2.5~3.5。
二是年齡。
比較理想的母貂年齡組成是2歲~3歲的占60%~70%;1歲的占30%~40%;4歲以上的種母貂,除個別繁殖能力好的留下外,絕大多數應予淘汰。
小公貂則需占60%~70%,老公貂僅占35%左右。
二、選配就是確定某只公貂與哪幾只母貂交配,這是選種工作的繼續,要切實做好。
1.防止近親交配近親是指三代以內有血緣關系。近親交配受孕率、產仔率、成活率低,仔貂對飼料利用能力下降、發育受阻、體型變小。而無血緣關系的公母貂相配,所產后代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2.年齡選配不同年齡的公母貂相配,其產仔率、胎產仔數量差異較大。老公貂配老母貂最好,小公貂配老母貂稍差一些,老公貂配小母貂為第三,最不理想的是小公貂配小母貂。
3.繁殖力選配公貂的繁殖能力應高于或接近母貂,絕不能低于母貂,才能提高胎產仔率。
4.毛絨品質選配公貂毛絨品質要優于或大致上與母貂相當,這樣才有利于毛絨品質的逐代提高。
5.體型選配大型公貂配大型或中型母貂,中型公貂配中型母貂或小型母貂,小型公貂配小型母貂為宜。大型公貂和小型母貂或小型公貂和大型母貂不宜配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