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癥診斷
家蠶病毒依據病原及病證表現的不同,分為血液型膿病、中腸型膿病和空頭性軟化病三種,其中血液膿病的癥狀較易識別,病蠶的體軀或環節的節間膜處明顯地腫脹,休色乳白,常爬伏在蠶匾邊緣,體皮易破流出乳白色混濁血液。中腸型膿病發病后群體發育不齊,病蠶個體小,胞部呈半透明的空頭癥狀,捏其尾部可從肛門中擠出白色粘糞,撕開背部體皮可看到中腸后部有一層白色膜狀橫皺。空頭性軟化病的癥狀與中腸型膿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體色稍暗,胸部顯著膨大,空頭癥狀更明顯,從肛門可擠出褐色污染液體,后部無白色橫紋。
二、防治辦法
1、對蠶室蠶具及養蠶環境進行認真仔細消毒。消毒前要將蠶室蠶具徹底打掃清洗,然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消特靈液進行消毒。
對養蠶農戶來說,用新鮮石灰粉防治家蠶病毒即經濟又有效。將生石灰塊加適量水后化成新鮮石粉(即氫氧化鈣)呈強堿性,能使多角體病毒粒子溶解失去致病力。石灰消毒方法:(1)加水對成20%濃度有石灰漿,立即粉刷蠶室墻壁消毒;(2)加水對成5%的石灰水,浸泡蠶具30分鐘以上;(3)加水對成3%的石灰水,取澄清液噴灑桑葉或噴灑蠶體、蠶座消毒;(4)可在2%的福爾馬林藥液中加入1%的石灰液混合后進行消毒,以增強對血液型膿病的消毒力。
2、加強蠶的飼料管理。蠶的生活條件與其對各種病毒的感受性有密切關系,最明顯的是飼養溫度。據試驗:卵期和幼齡期間感受32℃高溫的蠶體,三齡剛眠起時每頭蠶食下5顆膿病多角體就會有17%的蠶發病,而一直在25℃適溫條件下保護的蠶體,即使每頭食下12萬顆多角體,也不會發病。因此,飼養管理要做到:(1)小蠶要在27℃~28℃的溫度下飼養,以后逐漸降溫,五齡蠶保持在24℃。既要避免使蠶感受過高的溫度,也不要使蠶室溫度忽高忽低。(2)在飼養過程中,每天向蠶座里撒一次新鮮石灰粉進行消毒如遇陰雨多濕天氣,還可早晚各撒一次,能起到消毒和吸濕雙重作用。(3)注意觀察蠶兒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病蠶揀出放入盛有石灰粉的專用盆內,而后集中深埋,不要將病蠶亂扔或喂家禽家畜,以防病原擴散污染環境。(4)發現病蠶后,用防病1號藥粉鋪墊在蠶座底層,上面養蠶,藥粉氣味熏殺病毒,能有效地控制分健蠶染病。(5)精心飼喂保證蠶體營養要求,增強抗病能力。
3、加強桑園的管理和治蟲除草工作。努力提高桑葉質量要隨時除蟲口葉及被害蟲糞便污染的桑葉,防止病原附在桑葉上帶給蠶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