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蠶豆是一種糧、肥、飼兼用的作物,籽實可作雜糧副食、蔬菜和精飼料,殘株、莖、葉、莢殼可作綠肥、堆肥或牲畜飼料。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開溝起壟:秋作物收獲后,隨即整地,每畝用豬牛糞、土雜肥或堆肥500~800公斤、過磷酸鈣10~15公斤、草木灰25公斤和火土灰80公斤拌和做基肥。按畦寬1~1.5米、壟高24厘米、溝寬35厘米規格做成高壟,耙平壟面。。
播種:播種時間一般在寒露到霜降之間。播種密度一般為行距33厘米,株距15--20厘米。密度10000―12000株/畝。播種量視種子大小不同而異,一般每畝播10~15公斤,播種深度5~6厘米左右,播種后覆蓋土肥。
查苗補苗:。蠶豆播后約7天左右可發芽出土,應及時查苗補苗,就近挖取較密的幼苗,帶土移栽,也可用已催芽的種子補種。當幼苗5~6片真葉定苗,6~9厘米高時,可追肥一次,畝用腐熟人糞尿加硫酸鉀或氯化鉀5~7.5公斤,對水澆施。
中耕培土:蠶豆一般進行1~2次中耕。一是結合幼苗追肥中耕一次,二是在蠶豆現蕾開花前后,中耕一次。中耕結合培土,可起到防寒、增肥、防倒的作用。
摘心打頂:春暖時,蠶豆常會萌發無效分枝,為控制蠶豆徒長消耗養分,促使花莢充分發育,一般在分枝中部結莢時摘心打頂。一般在晴天無風的上午,用手摘去6厘米左右頂芽。
葉面噴肥:蠶豆由于后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相互重疊,養分消耗量大,易落花蕾、落莢,影響產量。可在蠶豆盛花初莢期,每畝噴施0.2~0.5公斤磷酸二氫鉀對50公斤水的肥液補充養分。
防病治蟲:蠶豆喜濕但不耐澇,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應嚴禁田間漬水,加強培管,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蠶一生中主要的病蟲害有:蚜蟲、地老虎、蠶豆象、枯萎病、赤斑病和銹病,要加強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