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孵化前準備
⑴將孵化機和孵化室及有關用具準備好,沖洗干凈并用藥液消毒。
⑵種蛋和孵化機熏蒸消毒。用量為每立方米空間用30毫升福爾馬林盛于瓦盆,加熱熏蒸,或15克高錳酸鉀與30毫升福爾馬林混合,產生甲醛氣體熏蒸,時間為15~20分鐘。
⑶孵化機試溫。入孵前2天,開動孵化機使溫度和濕度達到適宜要求。檢查通風、翻蛋等控制系統,保持運轉正常。
2.種蛋入孵
⑴整批入孵法。一臺孵化器入孵一批蛋,直至移蛋到出雛器或出殼完畢,再進另一批蛋。
⑵分批入孵法。每幾天入孵一批蛋,落盤一批蛋,出一批、入一批,孵化機內始終保持一定數量的胚蛋。這種方法一般采用“新蛋”與“老蛋”互相交錯放置。
⑶編號和登記。所有入孵蛋都在蛋架上和記錄本上寫明入孵日期、品種、系譜編號和數量等。
3.孵化條件的檢查和調控
整個孵化過程中都必須調控孵化條件,達到最佳范圍,檢查機器運轉是否正常。孵化房的溫度調節在18~24℃。
4.照蛋檢查胚胎發育生長情況
每批蛋孵化過程中一般進行3次照蛋。
第1次照蛋于入孵后第10天進行,又叫頭照。頭照時,受精蛋正常發育可見到蛋內有鮮紅的血管,還可隱約看到胚胎活動的影子。不受精的蛋,看不見血管。死胚蛋血管暗淡或血管呈環狀脫落浮動。頭照可檢查出無精蛋和死胚蛋。
第2次照蛋于入孵后第24天進行,稱二照。此時正常發育的胚蛋可見蛋內血管呈樹枝狀并到達蛋的小端。死胚蛋的血管細小脫動。二照可檢查出死胚蛋。
第3次照蛋于入孵后第34天進行,稱為三照。正常發育胚蛋,整個蛋被胎兒占滿,看不到血管,僅在蛋的一端看到亮光,氣室傾斜,又稱“斜口”。如果大部分蛋未達到斜口,說明孵化溫度過低,胚胎發育稍慢,要適當提高孵化溫度。
5.轉盤或落盤
孵化至第38天,整盤蛋從孵化器移至出雛器,叫轉盤。此期不翻蛋,相對濕度調高至40%,溫度為36.0~36.5℃。
6.出雛
正常發育的胚胎,第41天陸續啄殼,從啄殼到出雛大約要24小時。第42天大部分出殼,小部分第43天出殼。如果第43天尚未破殼而出,可以人工助產,幫助雛鳥破殼。出殼后的雛鳥在出雛器內停留至羽毛干燥,然后送入保溫房1~2天,再送到育雛舍。
7.出殼鴕鳥的編號和記錄
在保溫室中對出殼的健康鴕鳥逐個稱體質量、編號。
8.孵化完畢后的清潔和消毒
出雛結束后,對出雛器、孵化器、保溫室、孵化室及用具等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并對孵化器等設備保養檢修。
9.孵化結果統計與分析
包括對入孵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雛率和死胎蛋情況等進行統計與分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