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哺乳期幼犬疾病,輕則妨礙生長發育,重則導致死亡,幸存者其生長發育及繁殖能力也受影響,因此,了解和掌握幼犬生長、發育、自身生長特點以及幼犬的在哺乳期內的發病原因,對保證幼犬健康,提高幼犬成活率至關重要。
1幼犬死亡常見的原因
1.1母犬難產早配和胎兒過大引起的難產臨床上最常見,胎位不正引起的難產也偶有發生。
1.2母犬母性差母犬不會咬破胎膜,使胎兒窒息死亡,或母犬不會舔胎兒的使胎兒排尿得不到刺激性反射成為弱胎死亡。
1.3母犬患病或無乳哺乳期內常見的母犬疾病有乳腺炎等、子宮炎、尿道炎、傳染病也能導致無乳。
1.4初產母犬缺乏經驗或母犬神經質在胎兒娩出后自行撕破胎膜時用力過猛將胎兒咬傷,造成臍疝,嚴重的情況可見到母犬在咬斷臍帶時將胎兒的腸道拖拉出體外,有時可見母犬在食入胎盤時連同胎兒一起吃掉。
1.5幼犬寄生蟲病幼犬蛔蟲病最常見,因為犬的蛔蟲病可通過胎盤傳染。
1.6幼犬先天不足這主要是因為母犬營養不良所致。
1.7遺傳缺陷哺乳期幼犬的一般疾病只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體成熟之前的母犬不配種,妊娠母犬要保證適當運動和營養,母性差或缺乏經驗的母犬分娩時要有人助產并及時讓幼犬吃到足夠的初乳,同時經常用棉花刺激幼犬的陰門、肛門或尿道口,以刺激幼犬排糞、排尿;此外,做好產窩的消毒,保證產窩合適溫度等等,這些工作都注意到了,幼犬的死亡率就能明顯降低。
2幼犬呼吸系統疾病
幼犬呼吸系統疾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毒、細菌、霉形體以及不良的環境因素,一般情況下免疫的母犬母原抗體能使其幼犬免受副流感和犬瘟熱病毒的感染,另外,部分人的呼吸病毒能傳染給犬,如:人流感病毒、呼吸融合細胞病毒等。
引起幼犬呼吸病的細菌種類很多,不良的環境是誘發幼犬呼吸系統疾病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濕度太大,氣溫太低,環境衛生不良等,因此,給幼犬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是避免該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3幼犬消化系統疾病
幼犬消化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瀉、嘔吐。單純性腹瀉和嘔吐與食物和環境應激有關,因此,在1月齡以后的幼犬要調教采食幼犬食品,使其在斷奶前有一個良好的適應過程;病毒引起的幼犬腹瀉主要是冠狀病毒和細小病毒,5~12周齡的幼犬感染細小病毒的死亡率很高,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四肢無力、食欲廢絕、迅速脫水、糞便帶血,疾病早期可見泛白細胞血癥,或淋巴細胞減少癥,冠狀病毒的感染與細小病毒感染的癥狀十分相似,但是前者沒有出白細胞減少癥,幼犬病毒性腹瀉的治療原則是預防繼發感染,止血,糾正水和電解質的平衡,此外,還可以使用抗病毒藥,高免血清和免疫增強劑。
4哺乳期幼犬衰竭綜合癥三種類型
4.1幼犬毒乳綜合癥(酸乳綜合癥)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脹,鳴叫,排綠色糞便,肛門充血,紅腫,體溫降低。該病的病因,有人認為是幼犬不適應哺乳所致,臨床檢查母犬沒有任何病癥;乳汁充足,肉眼檢查乳汁沒有異常,分娩時使用催產素的母犬,仔犬很少發生這種病,因此,該病的病因很可能與犬分娩后子宮復原不全有關;該綜合癥的治療方法是保溫,喂服乳酸菌林格氏液加5%葡萄糖或口服補液鹽,幼犬腹脹減輕后,應由保姆犬代養或用代乳粉人工喂養。
4.2幼犬敗血癥綜合癥其臨床癥狀表現為鳴叫,腹脹,粘膜發紺,虛弱,體溫降低,吸吮能力喪失。該病通常是突然發病,迅速惡化,波及全窩,檢查母犬?砂l現發熱、子宮炎、陰道炎、乳房炎并常分離到大腸桿菌、鏈球菌等致病菌。預防該病的方法是在母犬配種后和分娩前分別用抗菌素
預防性治療。
4.3幼犬病毒血癥皰疹病毒是該病的病原,該病主要發生于1~3周齡幼犬,4~5周齡內的幼犬偶見發生,其原因是皰疹病毒復制所需的溫度為35℃左右,3周齡內的幼犬體溫偏低,恰好處于病毒增殖的最適溫度,這就是1~3周齡幼犬容易發生該病的原因,臨床上有的幼犬沒見任何癥狀即死亡,急性發作的病例表現為連續尖叫,吮奶能力喪失,數小時內死亡,病程稍長的幼犬表現為流涎,漿液性鼻汁,呼吸困難,排黃綠色稀糞,一般在3天內死亡;剖檢?梢姷郊毙苑窝缀蛢扰K器官點狀出血病變。治療原則是保溫、補液、抗感染、抗休克、抗病毒等:發病的幼犬多數預后不良,但是只要及時用藥和用藥得當,有的病例是可能治愈的。
5體會
5.1哺乳期幼犬的發育過程與母體狀況密切相關,胎內發育必需條件的缺乏是先天性營養不良的基礎,因而幼犬疾病預防應從飼養管理方面著手,即為母畜和幼犬提供合理的營養及適宜的生活環境。
5.2幼犬機體對疾病的反應具有自身的特點,如:幼犬吸收能力較強,屏障功能很弱,病程進展迅速,極易全身蔓延,因而,當發現幼犬疾病最初癥狀時即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疾病發展。
5.3幼犬的生長發育在不同年齡階段有各自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主要生理特點表現為:機體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速,對營養的需要在質量方面較嚴格,對營養不全的反應也極為敏感;大腦皮層發育不全,器官組織的神經調節機制出現較晚,機體對外界環境的反應力和適應性較差;機體抵抗力弱,缺乏先天免疫力,吸吮初乳后才能獲得母源抗體,其數量不多抵抗力就低下,幼畜抵抗力主要取決于機體生理機能的完善程度和飼養管理~狀況,動物機體的反應性是在胚胎早期形成的,出生后的反應水平則取決于遺傳的、飼養的、管理的等諸多因素,幼犬出生后頭1個月反應性低下,其防御適應能力也低下,原因在免疫、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結構和機能尚未發育完善,保證幼畜生后及時吸吮初乳并給與良好的飼養和護理乃是幼犬機體盡早獲得高度抵抗力的關鍵。
總之,哺乳期幼犬疾病的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并且要采取與幼犬機體生理特點相適應的防治措施,著力于調動機體的防衛機能,增強幼犬機體抵抗力,從而確保哺乳期幼犬健康成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