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犬類傳染病對養犬業危害極為嚴重,它不僅能造成大批犬死亡,而且某些人犬共患的傳染病還給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對傳染病的防制和研究,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重視。主要傳染病的控制和消滅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獸醫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國犬的傳染病疫情動態總的趨向是一些舊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養殖業生產方式的發展,一些條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得以傳播流行。
1現狀與問題
1.1流行特征發生變化
由于病原體與宿主長期受到免疫原接種、環境、藥物作用等因素的影響及飼養方式的改變,導致一些傳染病流行特點和臨床表現發生變化,出現流行緩慢、癥狀不典型以及散在發生和不顯性感染病例增多,如慢性犬瘟熱。
1.2養殖模式對傳染病流行的影響
多年來我國的養犬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養殖模式多樣。大體上有三種情況:一是有初步規模的工作犬養殖,多位于城郊。其飼養設施、防疫制度較正規,基本上符合動物防疫法的要求;二是個體養犬戶,多數是將農田改成簡易的犬舍,每戶養殖數量一般在百只左右;三是寵物犬和散養的看家護院犬,一般是一戶一只犬,多者幾只犬。后兩種情況疫病復雜,交叉活動頻繁,衛生防疫很難落實,導致集散地、運送工具、籠養器具和飼養人員成為傳染源或傳播媒介;糞尿污物隨意排放,環境污染嚴重,衛生條件差,成為最危險的傳染源,一旦疫病傳播將暴發流行。
1.3混合感染多,病情復雜
自同一病例分離到2種以上的病原的現象經常出現,如犬瘟熱與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混合感染。有的病例,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普通病同時存在。
1.4犬共患病增多
自1997年起,我國狂犬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部分地區疫情上升十分明顯,導致發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其中90%以上都是由犬傳染引起的。2003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傳染病疫情表明,狂犬病位居重點傳染病死亡數和病死率榜首。今年1~6月,狂犬病發病人數已達545人,比去年同期超出89人。
1.5在傳染病管理上,問題也比較突出
防疫隊伍不健全,防疫網絡沒有形成,疫情報告制度、撲殺及補償機制不健全,對人犬共患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等。雖然目前對養犬業危害最為嚴重的典型犬瘟熱和細小病毒病等不多見,流行形式從大流行轉變為地方流行或地區散發,發病特點也出現了所謂非典型,但如果放松獸醫監督,不及時診斷防治,這些傳染病在長期穩定后還有重新暴發流行的可能。
2建議與對策
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養防并重”的方針,加大防疫力度,嚴防國外疫病傳入,消除發生疫病的各種隱患。
2.1對我國犬類傳染病防制的總體建議
2.1.1嚴格執行獸醫法規,這是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重要保證。
2.1.2充分發揮中國工作犬管理協會的行業管理職能,以規范行為管理、保護養犬業健康發展為目標,明確飼養者的權利和義務;降低注冊門檻、政府為養犬者提供某些服務,這樣合理合法,又便于政府對犬類行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加強免疫接種制度,實行免疫目標管理,建立免疫檔案和免疫標記制度,實施普遍免疫接種。逐步在全國推行一犬一標一號,通過對動物佩戴耳標,建立檔案,詳細記錄動物免疫、飼養和用藥情況,促進免疫、檢疫工作的開展,為疫情及時反饋捉供條件。規定犬類限養區,要經過當地公安部門批準,領取《犬類準養證》,并對犬進行免疫注射后才能飼養。限養區以外的鄉鎮和農村是犬類準養區,要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辦事機構申請登記才可以批量圈養。
2.1.3制定傳染病防治應急預案,逐步建立起重大疫病的預防、監測、診斷體系和應急機制。疫情監測、預防免疫、檢疫、封鎖、隔離、撲殺和消毒等技術措施逐步走向制度化。根據我國養犬業比較分散的實際,建立國家、省、市、縣、鄉五級防疫網絡,形成疫情快速、準確的反饋機制,創建動物疫病控制信息平臺。全面開展疫情監測工作,為及時發現疫情、預測疫情發展趨勢和制定科學的防疫政策提供理論依據。疫病預防主管部門與各醫療機構、各飼養者建立信息互動平臺,以利于政府部門及時掌握新動向,了解動物疫病預防和治療亟待解決的問題,及時調整傳染病控制計劃,向醫療工作者和飼養者預告疫病動態,介紹醫療、飼養、保健等新技術。
2.1.4加強動物檢疫監督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管理,實施同步檢疫,檢疫率要達到100%。產地檢疫工作中認真落實“到村、到點、到戶”的規定,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加強對運輸環節的監督。嚴厲查處和打擊嚴重違法違規的檢疫人員。有序開展檢疫監督工作,有效防止染疫動物進入流通領域,避免疫情擴散和威脅人民健康。犬類飼養場及銷售市場定為重點衛生規范化管理場所,進行防疫衛生規范化管理。加強進出口檢驗檢疫,采取以檢疫為重點的綜合性防制措施,防止國外疫病傳入。國內異地引進動物時,應從非疫區引進,經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從國外引進動物時,按國家有關規定實施檢疫。
2.1.5加強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改善疫病診斷、監控、科研設備和設施條件。穩定動物防疫機構,重視防疫隊伍特別是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建設。
2.1.6建立病犬、病死犬及其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系統。動物尸體、排泄物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糞便、墊料污染物等進行焚毀;欄舍、用具、污染場所必須進行徹底消毒。
2.2對我國犬類傳染病防制工作的具體意見
2.2.1對于犬的病毒性傳染病,應以杜絕病犬為目標,消滅病原和切斷傳播途徑,這樣才能控制源頭。主要措施是加強群體免疫制度,提高群體保護水平,控制病犬流動,在免疫的基礎上,發現病犬堅決撲殺。特別是對犬的病毒性傳染病來講,撲殺病犬很重要,因為免疫后又發病,可能被變異的毒株所感染。所以,犬的病毒性傳染病防制的關鍵是免疫密度和免疫水平。目前,臨床常用疫苗分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比較而言,進口犬疫苗的質量比國產疫苗更好一些,但價格相對較貴。其中荷蘭英特威疫苗、美國富道疫苗、美國輝-瑞疫苗的質量及臨床使用效果比較好。
接種疫苗的程序一般是幼犬50日齡后,即可接種犬疫苗。如果選擇進口六聯苗,則連續注射3次,每次間隔4周或1個月;如果幼犬已達3月齡(包括成年犬),則可連續接種2次,每次間隔4周或1個月;此后,每年接種1次進口六聯苗。如果選擇國產五聯苗,從斷奶之日起(幼犬平均45d斷奶)連續注射疫苗3次,每次間隔2周;此后,每半年接種1次國產五聯苗。
對于狂犬病這樣的傳染病,依照國家規定,堅決撲殺病犬。預防主要是接種狂犬病疫苗,既對犬有益,也有利于養犬者的健康。狂犬病疫苗接種最好選擇單苗,以確保臨床效果。3月齡以上的犬,每年應接種1次狂犬病疫苗。
2.2.2對于犬的細菌性傳染病,根本措施就是環境消毒,消滅環境中蓄積的細菌,輔以藥物預防、適當的治療,必要時實施免疫手段。
2.2.3對于犬的寄生蟲性傳染病,從保護犬的角度講,主要是消滅病原體。防制的基本原則是在寄生蟲性成熟前和動物生長迅速的關鍵時期主動用藥,保證犬體內沒有成熟的蟲體和蟲卵,從環境措施上阻斷傳播。所以,寄生蟲性傳染病防制的關鍵是消滅病原體和環境的消毒控制。臨床上常用的驅蟲藥有左旋咪唑,該藥為廣譜驅蟲藥,價格比較便宜,同時還有免疫增強的作用。具體用藥時間為仔犬20~25日齡時進行常規驅蟲,以后每月驅蟲一次,至6月齡開始每個季度驅蟲一次。成年犬每年春秋季各驅蟲一次。
2.2.4無論是病毒性傳染病、細菌性傳染病還是寄生蟲性傳染病,防制關鍵措施之一就是建立病犬、病死犬及其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系統。動物尸體、排泄物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糞便、墊料污染物等進行焚毀;欄舍、用具、污染場所必須進行徹底消毒。臨床上常用的消毒藥有速效碘、氫氧化鈉等。消毒時一要注意按規定濃度使用;二要注意藥物的溫度,增強消毒效果;三要注意消毒藥物與病原體長時間接觸可提高消毒效果。消毒藥液的用量必須充足,通常對墻壁、地面使用藥液50~100mL/平方米為宜。犬場、門口消毒池內的消毒液要經常更換。消毒時最好把犬趕至運動場,密閉門窗,增強消毒效果,過1~2h后打開門窗,并用水洗涮。對于犬舍內,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對于犬舍外,每兩周至少消毒一次。
2.2.5傳染病平時的預防措施是加強飼養管理,飼料要全價,要定時定量飼喂,防止偏食、飼料單一和突然改變,及時供給足量的清潔飲水,每天打掃犬舍衛生,加強滅鼠、滅蚊、滅蠅等工作。
2.3今后我國犬類傳染病防制工作的重點
2.3.1從目前我國犬類傳染病防制效果和犬類傳染病對我國畜牧業的影響來看,我認為今后我國犬類傳染病防制的重點之一仍是犬的病毒性傳染病。
2.3.2從目前犬類傳染病對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身體健康的影響來看,今后我國犬類傳染病防制的重點之二將是人犬共患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份統計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6萬人死于狂犬病。我國政府的一份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國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因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的人數。人犬共患的細菌性傳染病(如布病)、寄生蟲性傳染病(如蛔蟲病、弓形體病)對人體健康也造成了較大危害,典型癥狀如不育不孕、孕婦流產、死胎、胎兒畸形等。又如鉤端螺旋體病,其典型癥狀是腎炎和黃疸。所以加強對人犬共患病的宣傳與教育,提高人們預防人犬共患病的認識十分重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