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犬瘟熱是一種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發生于犬科、鼠科和浣熊等動物的疾病。有高度接觸傳染性,以復相熱型、急性鼻卡他以及隨后的支氣管炎、卡他性肺炎、嚴重的胃腸炎和神經癥狀為特征。原發性病原為一種病毒,但自然病例所見很多病變是由于細菌性并發癥引起的。
1.病原
犬溫熱病毒為副粘病毒屬,電鏡測知大多數病毒粒子直徑為127~175nm,病毒呈絲狀,是對乙醚敏感的RNA病毒。
病獸腔內的病毒于-70℃可存活1年以上,凍干可用以長期保存病毒,而在55℃時,只存活30min。多種化學藥物(如0.75%福爾馬林等)對此病毒都有殺滅作用。像麻疹病毒一樣,大瘟熱病毒在懸液中處于復制期間對光敏感。犢牛血清或谷胱甘肽對犬瘟熱病毒的滅活速率有減緩作用。細胞培養基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增強本病毒對光的敏感性,但它們對光滅活并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一種來自宿主細胞的物質結合到病毒的囊膜上,使犬瘟熱病毒對光敏感。
適應于雪貂的毒株能在雞胚絨毛膜上生長并可繼代,形成灰白色增厚的病變。Cabasso氏報道大瘟熱毒株能成功地在雞胚中繁殖,直到連續通過24--28代仍保持對雪貂的毒力,隨后毒力消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后來這一毒株成為商品疫苗的基礎。
在雞胚、乳白鼠、乳鼠、雪貂、犬和各種組織培養系統中可形成中和抗體。雞胚系統主要用于大的免疫研究,瓊脂擴散試驗用于病毒抗原性研究。
各種血清學試驗和動物保護試驗己確定麻疹、大瘟熱和牛瘟的病毒之間具有某些共同的抗原性物質,它們在各自的易感宿主和某些組織培養系統形成的病變有某些相似之處。
2.流行病學
大瘟熱是對幼獸危害最嚴重的疾病,本病在狐、水貂等皮毛獸養殖場,可引起自然流行,造成嚴重損失。貂和貂鼠人工感染可發病。雪貂對犬瘟熱病毒特別易感,自然發病的病死率常達100%,因此常用雪貂作為本病的實驗動物。人類或其他家畜對本病無易感性。
本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早期發熱階段,眼、鼻的漿性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與病獸在同一室內的受傳染。病獸的尿糞亦含有病毒,可通過污染物體傳播本病。尚未發現本病可由節肢動物媒介傳播。
3.癥狀
病初通常表現眼、鼻流水樣分泌物,倦怠,食欲缺乏,發熱可達40℃以上。限分泌物在24h內可變為膿性。初次體溫升高持續約2d,然后下降至接近常溫達2一3d,此時病大似有好轉,可吃食第二次體溫升高可持續數周,病情又惡化,廢食,常出現嘔吐和并發肺炎。嚴重病例可出現惡臭下痢,糞呈水樣,混有粘液成血液。病獸體重迅速減輕,萎靡不振,病死率很高。
有些患大瘟熱的幼獸,在開始發熱時,皮膚出現丘疹,常演變為膿皰,見于腹下、股內側和其他那位。病獸康復時,膿皰干涸。因為單純由人工感染病毒的病獸沒有這一癥狀,所以推斷它是繼發細菌感染的結果。
有些病獸或發病的后期以神經癥狀為主,表現萎頓肌痛、肌陣攣、共濟失調、圈行、癲病狀驚厥和昏迷。一般當病獸表現驚厥狀后常轉歸死亡。有些病例在其他癥狀消失后還遺留舞蹈病和麻痹等癥狀。在發熱的早期白細胞減少,但后期如細菌陛繼發感染未被控制,則出現明顯的白細胞增多。
患本病動物病死率高,大多數情況下是由于細菌性繼發感染引起死亡。目前由于廣泛應用喹諾西同類藥物和抗生素,控制了繼發感染,死亡常是病毒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果。
近年來己明確另一種病毒性疾病----傳染性肝炎常與大瘟熱混合感染。這兩種病毒的混合感染比單一病毒感染要嚴重得多。由于這兩種病毒之間不存在干擾現象,在混合感染的病大血液中能發現兩種病毒,在組織中能找到兩種病毒的典型包涵體。
潛伏期相當恒定,大多數病魯在接觸感染后第4d開始發熱。病程差別較大,取決于繼發感染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無繼發感染的病例癥狀可能較輕,甚至不易認出,或只是表見持續2周以上的發熱。當并發卡他性肺炎和腸炎時、病程可能較久。在所有其他癥狀都消失很長時間后可能還有神經癥狀存在。根據品種。年齡、護理和治療條件的不同,病死率有很大差異,一股平均為50%。
4.病理變化
大瘟熱病毒對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有特殊親和力,因而病變的分布非常廣泛。有些病外皮膚可出現水皰性或膿皰性皮炎,有些病例腳底表皮角質層增生,表現肉趾增厚(所謂硬肉趾病)。上述變化僅限于表皮層,但通常可能發生真皮層充血和淋巴細胞浸潤。呼吸道粘膜有卡他性或膿性滲出液,病每可引起初發性增生性肺炎。幼獸常見有以血性腸炎,年齡較大的則大腸有過多的粘液。脾有時腫大。在無并癥的病例,最典型的變化是胸腺縮小且可能呈膠凍狀。腎上腺皮質可見變性。常見輕度的間質性附睪炎和睪丸炎。有膿性結膜炎和潰瘍性角膜炎變化。
在接近胸膜的細支氣管和肺泡樹有胞漿融合的上皮樣細胞(巨細胞)。在顯微變化方面表現為巨細胞肺炎、在巨細胞,其他單核細胞以及細支氣管和支氣管上皮細胞內有包涵體。在胃腸道、膀胱和腎盂的上皮細胞有胞質內的核內包涵體。
表現神經癥狀的病犬可見有腦血管袖套現象,非化膿性軟腦膜炎以及在白質出現空泡,多數浦金奇細胞變性。小腦可見神經膠瘤病。
5.診斷
分離到犬瘟熱病毒可作出確定論斷。在感染組織內發現典型的胞質內或核內包涵體對作為確診的依據。但僅根據包涵體的存在。可能導致假陽性診斷,最好還要進行病毒學或血清學檢查。
本病為一泛嗜性病毒感染,可從急性感染的雪貂或犬的血液、淋巴結、脾、肺、肝和其他臟器(包括腦)中分離到病毒。在人工接種病毒30d后己康復犬的血液、尿和腦中不能分離到病毒。
初次分離病毒一般可用接種易感犬或雪貂的方法。易感犬在接種病毒后出現急性犬瘟熱的典型癥狀,1一2周齡的易感小犬癥狀較重,常于發病后2周死亡。有時犬的反應可能較輕,因此,可采取雙份血清樣品來證明抗體滴度的升高。接種雪貂的反應較明顯。發病初期眼、鼻流水樣分泌物,不久分泌物變為膿性,眼瞼水腫、粘連(睜不開)。頦發紅,在嘴邊形成水皰和膿晚腳腫,肉趾發紅,腹部皮膚發紅。病貂在籠中蜷縮,拒食,通常在發病后5-6d死亡。病程長的可表現肺炎或神經癥狀,最后死亡。
熒光抗體技術可用于證明血液中單核細胞內包涵體抗原的存在,這種方法已用于本病的診斷。
本病的臨床診斷比較困難,因為經常存在混合感染(如犬傳染性肝炎等)和細菌性繼發感染而使,臨床診斷表現復雜化,有時病獸并不表現本病所特有的癥狀或病變。因此,只有將臨診資料與實驗室檢驗資料結合考慮,才能確診。
6.防治
一股認為單純應用犬瘟熱免疫血清對有臨診癥狀的病獸治療效果不佳,免疫血清只有配合抗菌藥物和對癥療法對早期病獸才有一定療效。
目前在國外有7種疫苗可用于預防犬瘟熱;福爾馬林滅活疫苗;通過雪貂致弱的活毒疫苗;通過雞胚致弱的活毒疫苗;通過細胞培養致弱的活毒疫苗;犬瘟熱免疫血清和強毒的聯合應用;犬瘟熱與大傳染性肝炎聯合疫苗;麻疹疫苗。
在美國通用的免疫程序是:每年對所有犬類用通過雞胚或細胞培養致弱的活毒疫苗進行免疫接種。3月齡以上的犬可只接種1次疫苗,3月齡以下的犬則應接種兩次以上,常一次在斷奶后接種,每次接種之間以相距2周為宜,未吃初乳的小犬可提前在2周齡時用弱毒疫苗接種。在最近3個月內未接種過疫苗的犬,在進入可能感染犬瘟熱的地區之時均應立即接種雞防疫苗或細胞培養疫苗,對懷孕母犬一般不進行免疫接種。
對狐、雪貂、水貂,犬瘟熱的免疫可分別用狐、雪貂、水貂的含毒組織加福爾馬林制成的滅活疫苗或用通過雞胚致弱的活毒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