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養殖密度。
人工養殖蚯蚓希望單位面積產量高,而單位面積產量和個體增重及養殖密度密切相關。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必須在一定限度內增加養殖密度。但如果養殖密度過大,反而會使個體生長和繁殖速度下降。當然養殖密度大小也不是絕對不變的,可隨蚯蚓個體的大小和飼料的質量、管理的好壞,溫度的高低作適當變動。因此,選擇合理的養殖密度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飼料充足質量好,管理完善,密度可大;反之則小。此外,幼蚓期密度可大,成蚓可小。以生產蛋白為目的,密度可大;以繁殖為目的,密度可適當減少。
2.溫度的控制與調節。
溫度對蚯蚓的主要作用是影響其新陳代謝,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速度和產卵量。如前所述,蚯蚓產卵的最適溫度為21℃-25℃。溫度過低,產卵數明顯減少。在適溫范圍內,溫度升高,則產卵數增加,但是在超過25℃時,產卵數又逐漸下降。在溫度控制適宜的條件下,蚯蚓全年都能生長和繁殖。
3.濕度的控制和調節。
蚯蚓一般喜潮濕,但品種不同,對濕度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環毛蚓、異唇蚓等要求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赤子愛勝蚓、“大平二號”等蚯蚓,主要養殖在有機飼料中,對水分的要求與上述蚓種不同,一般要求餌料含水量60%-70%。如飼料中含水量過多。使飼料間孔隙堵塞致缺氧,使蚯蚓無法生活。由于水分過多,蚯蚓產卵率降低,所產出的卵也會發生腐爛或溶解現象。過濕的環境,還易孳生疾病,造成減產。
用水過少,餌料太干,不利蚯蚓采食,同時致使蚯蚓過量分泌體腔液,造成體內失水,代謝失調而停止排卵。
卵繭孵化的濕度,一般要求56%-66%為宜,濕度過大或通氣不良,卵繭易變質發黑。在生產中,夏天為了降溫可增加用水量,一般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冬天可減少用水,加快好氣性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料溫,一般3-5天澆水一次。
4.PH值的控制和調節。
蚯蚓的生長繁殖與餌料的pH值有密切關系,一般以6.8-7.6為宜。如過高或過低,往往出現不良反應,如蚓體變干,成連珠形,脫水萎縮,體色變黑紫,感覺遲鈍,以至逃逸影響生產。
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物質,在發酵時產生一定量的氨,使飼料的pH值升高;蛋白質含量低的物質,在發酵時,要求氮、碳飼料搭配合理。投喂飼料前需經測定,如果pH值高或偏低,應予調整。PH值高的時候,可加入預先準備好的碳素餌料調節;pH值低時,可加入石灰水上清液(pH=9)調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