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基礎設施
建造水溝:在稻田中以東西方向挖溝筑畦,溝寬50厘米、深40厘米,水深25厘米,畦面寬40厘米,田四周為溝,每畦一端接埂,另一端分離,形成N型水溝。
苗種來源:蚯蚓用“大平2號”蚯蚓,黃鱔可在當地市場選擇規格整齊(每公斤約30尾左右)、活動力強、健康無損傷、體表深黃并帶有黑褐色斑點的幼鱔。
防逃設施:在田埂四周內側深埋(直到埂土層下5厘米)石棉瓦或硬塑薄膜,出土40厘米圍成向內略傾斜的圍墻,進出水口建設攔柵。也可在埂壁及埂壁與田底交接處鋪墊尼龍網或油氈紙等,上壓泥土,以便于捕撈與防逃。
飼養管理
消毒施肥:畦溝建好后,進水15厘米,5月底全田撒生石灰80-100公斤,并在畦面施40公斤米糠和400公斤發酵后的牛糞,翻松土層20厘米。
蚯蚓培育:6月初投放蚯蚓,每平方米投放0.5公斤蚓種,并在畦面鋪上一層薄稻草,起到遮陽保濕作用。視蚯蚓繁殖生長情況,及時補充米糠或牛糞等飼料并翻松土層。
幼鱔投放:6月中下旬蚯蚓大量繁殖時投放幼鱔,密度為每平方米10尾左右。投放時,水溝最好分段隔開,將幼鱔均勻地投放于各條水溝中,靜水1天,讓其筑洞,隱居于穴內。次日或第3天,除去隔開物,開通水溝,使水溝暢通,初期幾天微流水,中后期隨著黃鱔生長情況適量加大水流。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