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育雛期是飼養鵪鶉的基礎和關鍵,直接影響雛鶉成活率和發育,也為成鶉提高產蛋、產肉性能奠定基礎。
1、溫度:雛鶉體小毛稀,調節體溫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差,對溫度敏感,應觀察其動態,適時調整溫度。1-3日齡為38-35℃,4-7日齡35-33℃,8-14日齡32-30℃,15-21日齡28-25℃,22日齡以后22-20℃。
2、濕度與通風:10日齡前,室內濕度為65-60%,以后保持60-55%。注意排出舍內發酵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污濁氣體。
3、密度:密度指育雛箱(籠)單位面積所養雛鶉數量,密度大擁擠且易發生啄癖,發病、死亡率高;密度過小,不利保溫、浪費設備,育雛成本提高。人工育雛時,1周齡飼養密度為100-120只/平方米,每群300-400只;2周齡80-100只/平方米,每群200-300只;3周齡60-80只/平方米,每群150-200只;4周齡50只/平方米,每群100只。
4、光照:合理光照可促進生長發育,光線不足會推遲開產時間。1-5日齡每平方米3-4瓦燈泡,燈高2米,光照24-23小時;6-10日齡每平方米1-0.5瓦燈泡,光照22-20小時,以后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
5、飲水:出殼24小時內要飲溫水,第1天飲用5%葡萄糖水,第2天飲用0.05%高錳酸鉀水,以后每周飲高錳酸鉀水1次。保證飲水充足,注意衛生,每天清洗飲水器1-2次,2周后將飲水器換成水槽。
6、開食:飲水之后,雛鶉尋找食物時即可開食。1-3日齡喂開食料,第1次按每10只加0.1克酵母粉、0.1克磷酸鈣與飼料拌勻,3日齡內自身蛋黃沒有完全吸收,可不喂魚粉、骨粉。4日齡后逐漸換成雛鶉料,保證飼料新鮮、無雜質、無異味、質量好、粗細搭配。
7、日常管理:觀察鵪鶉精神狀態、采食及飲水;經常檢查育雛箱內溫度、濕度、通風;觀察糞便;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及時淘汰弱雛;做好免疫、消毒和清潔;防治雛鶉疾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