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別名紅花草、紅花草子、米布袋。紫云英鮮嫩多汁,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較高。莖葉柔軟,豬、馬、牛、羊均喜食,可青飼、青貯或制成干草粉,也可作綠肥用。
(一)植物學特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以內的表土層。莖直立或匍匐,無毛。單數羽狀復葉,具小葉7-13片,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5毫米,先端凹或圓形,基部寬楔形,兩面疏生長毛。總狀花序近傘形,有花5-13朵,總花梗長20厘米,花萼鐘狀;花冠蝶形,紫紅色或白色。莢果條狀長圓形,微彎,頂端有喙,成熟時黑色,內含種子5-10粒。種子腎形,黃綠色,有光澤。
(二)生物學特性
1.水分要求播種時需較多的水分,出苗后如遇積水則易爛苗。生育期中(出苗至開花前)如遇積水,生長不良,葉色變黃,以至死亡。開花結莢時積水,則降低種子產量和質量。紫云英不耐干旱,干旱時生長不良,并提前開花。
2.土壤要求喜沙壤土或黏壤土,也適生于無石灰性的沖積土。耐瘠性差,在黏土、排水不良的低溫田或保水、保肥差的沙性土壤上均生長不良。較耐酸不耐堿,適宜的土壤pH5.5-7.5。鹽分高的土壤不宜種植紫云英,土壤含鹽量超過0.2%就會死亡。
3.生長特性播種后1周左右出苗,1個月左右形成6-7片真葉,并開始分枝。一般春前只分枝,春后莖枝開始生長。花期前后,莖生長最快,終花期停止生長。南方各地一般4月上中旬開花,多數5月上旬種子成熟。
(三)適宜種植區域
原產中國,分布于北緯24°-35°地帶。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種植較普遍,作為稻田綠肥,并采收部分作飼料。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地都有栽培,而以長江下游栽培最多。近年來已推廣到河南鄭州及江蘇和安徽北部。
(四)栽培技術要點
1.選地種子萌發需較濕潤的土壤,幼苗期及其以后的生育期需中等濕潤、通氣良好的土壤。留種田應選擇排水良好、肥力中等、非連作的沙質土壤為宜。
2.播種
1)播種期:一般為秋播,以9月上旬到10月中旬為宜。最早可在8月下旬,最遲到11月中旬播種。
2)種子處理:種子多硬實,可用磨碾、浸種(24小時后晾干)、拌肥播種等方法處理,以提高發芽率。未播過紫云英的土壤應接種根瘤菌。
3)播種量:一般每公頃30-60千克。與禾本科牧草(如多花黑麥草)混播時,每公頃播種量15千克。留種田每公頃播種量22.5千克,每公頃增施過磷酸鈣150千克及草木灰200-600千克,可提高種子產量。
4)播種方法:在南方,多采用收獲后稻田直接撒播或耕翻土壤撒播,也可整地后條播或點播。在播種的同時施以草木灰拌磷礦粉(用人糞尿拌合),有利它的萌芽和生長。
3.田間管理根據不同時期適度排水是一項主要的管理工作。紫云英易染菌核病與白粉病,可用1%-2%的鹽水浸種滅菌,用1:1硫磺石灰粉消毒也可防治。對甲蟲、蚜蟲、潛葉蠅等主要蟲害可用樂果、敵百蟲防治。
留種田,當莢果80%變黑時,即可收獲。每公頃產種子600-750千克。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