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傳統的苜蓿收獲是采用園盤式或往復式割草機,都不帶壓扁裝備,雖然能夠完成收獲作業,但由于苜蓿脫水干燥時期長,蛋白質的損失很大,不能保證苜蓿產品的質量,因而大力推廣割草壓扁機收獲苜蓿是十分必要的。
處于收割期的苜蓿不僅有80%左右的含水量,同時也含有占物質重量20%~25%左右的、處于活性狀態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當苜蓿被刈割后,干燥過程實質就開始了。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在自然干燥的條件下,干燥過程總伴隨著相當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有些是耗氧的。同時,在一些生物酶的作用下,有些蛋白質被分解為氨基酸,其中包括芳香性氨基酸,這對動物的利用是有好處的。如果這個過程進行的十分緩慢,有害微生物開始入侵植物的營養體內,使苜蓿植株開始腐壞或變質,同時也耗費掉大量養分,最終導致蛋白質保存率下降和苜蓿草產品品質下降或完全腐爛。這完全取決于苜蓿營養體的脫水速度的快慢,即達到安全水分時所需的時間,因為只有當苜蓿的含水量達到14%~15%時上述過程中所有活動才能完全停止,苜蓿草的營養成分才會處于穩定狀態之中。所以把14%~15%這一臨界含水量稱為安全含水量。
把剛刈割時的含水量(原始含水量)下降到安全含水量的時間稱為干燥為干燥速度,而干燥速度的大小決定了干燥后苜蓿草的營養水平和質量。當干燥速度在2小時以內,蛋白質保存率通常都在95%以上。當干燥時間過長時,蛋白質的損失將很大,不能保證苜蓿產品的質量,而且苜蓿產品經營者還要承受下雨等不測因素帶來的風險。傳統的收割方法還存在一個突出問題是苜蓿葉片與莖的干燥速度不同步,當葉片已經脫水達到安全水分時,莖的含水量還很高,在此后的進一步脫水過程中,葉與莖的連接力很小,只要輕微的抖動或搬運都可能造成嚴重的落葉損失,使苜蓿草的蛋白質含量急劇減少,從而失去應用的商品價值和飼喂價值。
為了使苜蓿莖和葉的干燥速度達到基本同步,并提高整個苜蓿在田間涼曬時的干燥速度,近年來,從國外引進先進的割草壓扁時,同時國內牧業機械科研單位和生產廠家也在積極研制和生產各種型號的割草壓扁機,使用這種割草機收割苜蓿草,晴天只要曬6~8小時(中間翻一次)就可以基本達到脫水要求進行打捆作業。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退耕還林還草生態工程的啟動,優良牧草紫花苜蓿和雜草苜蓿的大面積和苜蓿產品草場、草粉、草顆粒的大量生產,在苜蓿收割作業時大力推廣割草壓扁機是勢在必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