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棗樹強拉枝的生理作用。擴大棗樹樹冠,充分利用上部空間,實現鮮棗立體結果。通過拉枝可以充分利用枝條長度,占據更大空間,擴大樹冠,增加冠內著生結果枝組部位,在樹體上、中、下、里、中、外都可配備枝組,實現立體多結果,提高棗樹產量。同時,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果實含糖量,促進果實著色,進而提高了果實的內在品質。
改善內源激素的生成與分配。直立枝頂芽面生長素含量高于水平枝和下垂枝,直立新梢頂部葉類赤霉素含量最多,水平枝其次,下垂枝最少,而乙烯利是直立枝含量少,水平枝和下垂枝含量多,因此,拉枝可以改變內源激素的生成與分配。其中,生長素和赤霉素不利于花芽形成,而乙烯利有利于花芽分化,所以拉枝可促進花芽形成,因而達到了多坐果。
改善養分的運輸和分配。拉枝后頂端優勢減弱,優性轉移,頂端競爭養分的能力下降,蒸騰液流在枝內運輸速度降低,使養分分流并積累在枝條下部的芽中,因而,枝條粗壯,芽體飽滿,第二年萌芽率也高,有利于抽發中、短枝。而不拉的直立枝,將養分過多地用于枝條的形態建成上,流向了非結果枝的方向。
拉枝有利于花芽形成。花芽形成的內在條件有三個方面:①芽的生長點細胞必須處在緩慢分裂狀態。②營養物質積累的多少、積累的時期及分配是形成花的物質條件。③成花形成激素的作用。拉枝也為花芽形成創造了條件。拉枝后生長勢緩和,養分分散,形成大量中、短枝,有利于芽的生長點細胞處在緩慢分裂狀態,滿足花芽形成的第一個條件。拉枝后樹冠擴大,光能利用率提高,制造有機養分增多。同時,拉枝后,枝內蒸騰液流運輸緩慢,有利于養分的積累,枝條用于自身形態建設的養分減少,使養分流向成花點,滿足了花芽形成的第二個條件。拉枝還可以促使成花的激素減少,因此,滿足了花芽形成的第三個條件。綜上所述,拉枝有利于花芽的形成,達到多坐果。
二、棗樹強拉枝的時期。拉枝最好在秋季進行,但因枝齡不同而各異。一般1-2年生枝及未結實的多年生枝在秋季(8月中旬-9月中旬)拉枝較好。因這一時期秋梢生長高峰已過,枝條已長夠一定長度,并且樹體加粗生長快,角度容易固定,拉枝造成的傷口易愈合。結果的多年生枝不宜在秋季拉枝,最好在春季開花后到5月中旬進行,避免背上冒條,撞落果實,同時枝干受傷恢復也快。
三、棗樹強拉枝的角度。據重慶產地調查研究,棗果枝條生長角度與花芽形成數和果的多少有關,樹條“成花數/米”隨角度加大而增加;“果實大小”以90°枝條上的果實最大,30-120°枝條上的果實處在中間階段;“果實含糖量”以30-45°枝條上的果實最高,45-120°枝條上的果實處在中間階段。綜合各項指標,拉枝以90-120°最佳。
生產中,拉枝角度的大小根據栽植密度、品種成花難易程度、水肥條件好壞及枝條生長勢強弱來確定。一般要求國光紅棗栽植密度在2×1米時,拉枝成105°左右;每畝666株時,拉枝成90°左右。對成花容易的品種以及早熟品種拉到90°左右即可。肥水條件好的果園拉枝角度宜適當加大,對于長勢強旺的大枝要到110-120°。
四、棗樹強拉枝的方法。拉枝時對于可用手軟化的枝,要先向拉枝相反方向推壓數次,軟化基部,然后再拉到所要求角度,用繩固定。對于不能軟化的大枝,可采用“背下連三鋸”的方法拉開角度。為防劈裂,可用粗繩纏繞中央領導干至所拉枝基部,也可用“Y”形支柱,頂住枝條基部,然后慢慢拉開,用鐵絲固定。應注意,綁枝一端的繩子或鐵絲要露出空隙,以防枝條加粗陷入樹皮,影響枝條正常生長。拉枝時要求小主枝要拉,其上著生的側枝和結果枝組也要拉,可采用“W”形成角器將其別成下垂狀結果枝組,使整個棗樹成為“一豎多橫軟耷拉”的形狀(即中央領導干直立強壯,其上生多個橫向小主枝,小主枝上配備柔軟下垂狀結果枝組)。采用籬架整枝最適應棗樹密枝,高達每畝666株,四川峨眉山市有4.7公頃棗園因采用高密度每畝產值超3萬元,棗園收入210萬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