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國大棗年總產量達4000萬噸,每年約有600萬噸的殘次果被倒掉浪費和廉價處理,既污染了環境又降低了棗農的經濟收入。大棗農殘較多,造成我國大部分是以干果出口,創匯很少,產品附加值低;而棗皮不易被腸胃消化、吸收,對人體會產生不良影響。面對這一現狀,萊陽市52歲的徐學力在沾化棗產區潛心研究三年,終于攻克了大棗脫皮這一技術難題,日前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
該技術可按照市場需求,加工制成脫皮棗罐頭、棗汁、阿膠蜜棗、玉棗、水晶蜜棗、酥棗、脆棗、棗片、棗粉、罐壇棗、棗果醬、棗酒、棗醋、棗膏等系列產品。用大棗脫皮技術加工制成的系列棗產品,是高附加值產品、綠色無公害食品,能達到國家出口標準要求,是目前市場上的空白產品,可創造較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