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分布情況太谷、清徐、交城、文水等縣有少量栽培。
植物學特征樹冠呈圓柱形,樹姿較直立,干性略強,樹勢較強,樹體高大。主干灰褐色,皮部縱裂,裂紋深,不易剝落。棗頭枝褐紅色,年生長量47-85厘米,節間微彎曲,皮孔中大稀少,凸起黃褐色。棗股灰褐色,圓錐形或長圓錐形。通常抽生棗吊1-5個,吊長ll一21.5厘米,著果較多部位4--7節。花量密,每一花序有單花1-10朵。棗吊有葉8一14片,葉片小而薄,紡錘形,長3.2一6.8厘米,寬1.1-2.4厘米,先端漸尖,邊緣鋸齒淺,基部楔形,淡綠色,葉柄長0.2一0.5厘米。
生物學特性30年生植株干高1.45米,干周0.85米,樹高10.5米,枝展6.2-7.4米。棗頭萌發力較強,當年座果率較差。進入盛果期早,豐產,產量穩定。30年生單株產鮮棗40--50公斤。在交城產地4月中旬發芽,5月下旬開花,6月中旬達盛花期,9月上中旬果實成熟,10月下旬落葉。
經濟性狀果實小,圓形,縱徑2.4一2.8厘米,橫徑2.3-2.8厘米,單果平均重8.4克,最大單果重ll.8克。果面光滑,皮薄,深紅色。果點小,顯著,梗洼淺寬,果頂微凹。肉中厚,黃白色,質松脆,味甜,汁液多,含可溶性固形物29.8%。核小,圓錐形,縱徑1.3--l.8厘米,橫徑0.6--0.95厘米,平均重0.4克,可食部分占果重95.2%。核面粗糙,溝紋淺,先端短而略鈍,基部短鈍。含仁率95%以上,種仁飽滿。果實品質上等。缺點:貯運力較差,成熟期遇雨易裂果。
栽培要點本品種樹勢較強,樹體高大,抗旱力強,抗病蟲力弱。適宜平川、旱地、坡地及城郊區栽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