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魯北冬棗(亦稱雁來紅、蘋果棗、冰糖棗),是魯北地區的一個優質晚熟鮮食品種,在全國20多個晚熟棗中品質最佳。1990年以前,魯北冬棗主要零星分布于庭院中,其后被大面積開發推廣,以金絲小棗苗為砧木嫁接育苗擴大栽植,也利用金絲小棗園進行高接。目前,濱洲地區以無棣縣、沾化縣、濱州市為魯北冬棗的主栽區。間作園株行距3m×15m,面積0.3萬h平方米。密植園株行距3m×4m或2mx3m,面積0.48萬h平方米。每公頃產量分別為6425kg和1765kg,產量低,供不應求;為此于1994-1998年我們進行了魯北冬棗密植豐產栽培技術的試驗。試驗園設在無棣縣西小王鄉關家村東,地處北緯37°52’,東經117°49’,屬黃泛沖積平原,土壤為潮土類粘壤土。氣候為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2.4℃,無霜期225d,降雨量為598.6mm,日照時數為2824.5h。試驗園面積6h平方米,1994年3月28日至4月10日;選用健壯的一年生嫁接苗(砧木為2―3年金絲小棗,嫁接高度20-30cm)建園,株行距3mx4m。當年見果,為促進長樹,將幼果全部摘除,1995年每公頃產量1010kg,以后逐年為1754kg、2981kg、4319kg。其主要經驗如下。1.控大穴,多施肥,全園覆草定植時挖1立方米的大穴,每穴施入優質圈肥50kg,磷酸二銨0.5kg,與表土混勻,施入苗根周圍,栽植后澆透水,覆膜。土壤管理實行全園覆草20cm。每年采收后每株施有機肥50-100kg,磷酸二銨0.5-1.0kg,硫酸鉀0.3-0.6kg及多元微肥0.2―0.3kg-4月中旬,每株施尿素0.5-1.0kg,或磷酸二銨0.3―0.7kg;6月上旬施尿素0.5―1.0kg;8月上旬施人糞尿15-25kg,并加入磷酸二銨0.3―0.5kg,硫酸鉀0.4-0.7kg。5-7月每隔15d左右噴一次0.3%-0.4%尿素液和光合微肥;8-9月份噴0.3%磷酸二氫鉀3-4次;采收后立即噴一次0.4%-0.5%尿素。全年抓住萌芽水、花前水、幼果膨大水。花期干旱時,樹冠噴水。2.采用小冠疏層形定干高度80cm,逐年培養出5-6個主枝,樹高2.5-3.0m,主干50-60cm。第一層主枝3個,層內距10-20cm;第二層主枝1-2個,層內距10-15cm,第一、二層層間距90-100cm;第三層主枝1個,第二、三層層間距50-60cm。第一層主枝上配備2個側枝,第二、三層主枝上不配側枝,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及時疏除徒長枝、競爭枝、交叉枝、過密枝、細弱枝和病蟲枝,回縮下垂枝。對骨干枝上抽生的一、二年生棗頭,留3-5個二次枝短截培養成結果枝組。骨干枝衰弱時,及時回縮更新,使骨干枝延長頭保持60°-70°角。5-8月份在新生棗頭尚未木質化時,保留2-4個二次枝摘心,花期摘心可提高坐果率,7月份摘心可促進幼果生長,骨干枝長40-50cm摘心,可促生分枝和促進加粗生長。生長季節及時抹除骨干枝和樹干上萌生的無用棗頭,以節約營養,保持冠內通風透光。對樹干周圍地面上萌生的根蘗及時清除。3.適時采收,搞好貯藏保鮮魯北冬棗的成熟過程分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以脆熟期(10月15日左右)采收為宜,此時棗果顏色鮮艷,果汁多,風味好。采收時宜手摘,要帶果柄,地面上鋪好雜草等細軟物品,以防棗果落地摔裂。魯北冬棗保鮮期短,常溫下僅能保鮮6-7d,超期則變軟。宜地窖貯藏,窖深1.5m,四周砌磚,上部留通風口。棗果以PVC塑料袋包裝放入窖內,或在窖內用濕沙培埋,風口夜開晝關,溫度控制16℃以下,可貯存1個月。恒溫庫貯藏,用0。03mmPVE塑料袋包裝,溫度控制在0-1℃,可貯存2個月。恒溫再加氣調可保鮮4個月。保果和病蟲害防治為通用方法,此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