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臨澤小棗和臨澤大棗以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優點,成為干旱地區最佳的制干品種。有“中國棗鄉”之稱的甘肅臨澤縣,去冬今春多次受低溫傷害,使眾棗戶棗樹受凍成災,經濟損失慘重。現就低溫凍害的發生及預防對策加以探討分析。
一、低溫凍害及發生原因
棗樹一年間的物候期,比一般果樹萌動遲,落葉早。棗樹的根系活動較早,2月間開始生長,地上部發芽較晚,不易受晚霜的危害,一般棗樹最低可忍耐-25℃的低溫。
1.凍害造成的危害:凍害發生在最冷寒流發生期,即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氣溫突然降至-28℃~-29℃,導致棗樹細胞體內發生結冰,破壞了原生質結構,使細胞損壞而引起凍害發生。此期凍害造成老棗園的大棗樹主干以上8~10cm的大枝干縮,到6月下旬尚沒發芽,只有主干附近的枝杈及大枝基部有新芽萌發,幼齡棗樹外圍枝條失水干縮,主干下部有新芽萌發,隨處都可看到主干開裂的棗樹,新植棗園和苗圃地,苗木上半部干縮,中下部發芽,許多新棗園干縮嚴重。
凍害與樹齡、樹上部位、地勢等有密切關系。同一樹種不同樹齡凍害程度不同,與其他果樹不同的是大樹比幼樹凍害嚴重。果樹不同部位受凍程度不同,含水量高的上部枝條比下部樹體受凍嚴重。枝條較主枝更易受凍,主枝較樹杈更易受凍,樹權較根頸更易受凍,外圍枝較內膛枝更易受凍。北部避風向陽地塊較裸露地塊棗樹受凍較輕。
2.凍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因今年棗樹受凍嚴重,大量花芽凍死,許多棗戶將會出現“顆粒無收”的局面。據統計,臨澤縣無論老棗園、新植棗園、苗圃無一幸免普遍遭受凍害,受凍面積10.2萬畝,占經濟林面積的63%,估計今年的紅棗產量損失在90%左右,約減產900萬kg,折合經濟價值1440萬元以上。
二、預防低溫凍害的主要對策
1.建立防護林。在建棗園時,在棗園的迎風面營造防護林,建防風墻,降低風速,抑制干旱,改善棗園的小氣候,提高園內溫度,可減輕凍害發生。
2.適度修剪,合理造型,迅速恢復樹冠。(1)適時冬剪。河西地區冬季寒冷干燥,正常情況下棗樹冬剪應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進行,以避免剪鋸口風干開裂。發生凍害后,對當年受凍后的棗樹不要急于鋸掉或修剪干縮枝,第二年春天發芽后,根據受凍情況,到小暑過后再行修剪鋸除。受凍棗樹應將嚴重受損大枝處鋸掉,酌情采取腹接增枝的辦法,以使樹勢盡早恢復。每年春季發芽前對棗樹進行普遍修剪,對于局部主枝凍死的樹要繼續培養基部發出的角度適宜的徒長枝,對生長弱的枝和枝組及時剪去或重回縮,增強樹勢。根據受凍棗樹的長勢,合理適度修剪,促進樹體養分積累,培養合理的樹形,迅速恢復樹冠。(2)搞好夏剪。結合冬剪,進行夏剪。在棗頭趨于緩慢生長時進行夏剪。冬剪后生長大量的徒長枝,為了有效的節約樹體養分,增強樹勢,把骨干枝上萌發的無用嫩枝(芽),盡早抹除,選擇適宜的枝條,培養合理的樹形。對內膛密集的發育枝、徒長枝,除疏除細弱無用的部位外,用撐、拉、拐、別等方法引向枝少、有空間的部位,填補空間,擴大樹冠,及早掛果。
3.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棗樹抗寒抗旱能力。加強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不但有利于棗樹生長結果,也可提高樹體抗寒、抗旱能力。受凍棗樹應加強肥水管理,保證前期水分供應、及早追肥,補給養分。春天結合灌水及時及早追施速效氮肥,有利于樹體恢復生長,發芽后到生長季節多噴葉面肥,促使樹體盡早恢復樹勢。以后幾年,可在棗樹花前深刨樹盤至樹冠投影處,結合翻土進行施肥,以提高營養水平。在9月底或10月初,早施基肥,控制澆水,控制秋后樹體旺長。封凍前進行冬灌,可冬水春用,防止春早,促進棗樹生長發育。施肥要多施優質有機肥,生長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樹體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有利于棗樹的抗凍越冬。
4.加強病蟲防治。及時防治棗銹病、棗瘋病、棗步曲等棗樹病蟲害,保護好葉片,提高光合使用和效能,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促進枝芽成熟,樹體健壯,從而提高越冬抗性。
5.重視天氣預報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元月份為我區低溫寒潮天氣多發時段,氣溫較低,特別是在持續低溫天氣條件下,要密切注意當地氣象站的天氣預報和氣象變化動態,認真做好預防低溫天氣危害棗樹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把防寒防凍工作做在前面,總結相應的對策,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