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盤根蟲學名星天牛。幼蟲鉆蛀危害成年樹干、基部和主根,破壞樹體的養分和水分的輸送,以至樹勢衰退,重者全樹枝葉發黃而死,危害柑橘、桃、梨、蘋果、棗等多種果木。近年來,我區棗樹被害嚴重,直接影響著棗的生產和發展。
一、形態特征
1、成蟲:體長19-39毫米,全體漆黑色,有光澤。前胸背面兩側各有一個刺狀突起,鞘起基部有許多顆粒狀突起,翅面有白色毛斑約20個,雄蟲觸角較長,約等于身體1倍。
2、卵: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乳白色,孵化前黃褐色。
3、幼蟲:扁圓筒形,體長50毫米左右,淡黃色,前胸背板上有波狀花紋及"凸"字形花紋,胸足退化,背腹面有移動器。
4、蛹:長30毫米左右,乳白色,老熟時黑褐色。
二、生活習性。成蟲羽化后飛向樹冠,啃食細枝皮層和葉片。一般在黃昏前后交尾、產卵,中午多停息枝端,飛翔力不強,卵多產在棗樹干離地面20厘米范圍內,極少數產于高處。產卵雌蟲先將樹皮咬成"┬"或"┴"狀裂口。幼蟲孵化后在皮層危害,2個月后蛀入形成層進行危害,危害部位多在根頸部,呈環狀孔洞、半環狀或環狀帶、半環狀帶(因棗樹木質堅硬,極少有蛀入木質部危害)。幼蟲在棗樹上主要破壞形成層,造成再生組織中斷,韌皮部腐爛斷接,使被害棗樹樹勢衰弱、葉片發黃、棗果變小,質量下降,甚至造成全株死亡,在棗生產中造成極大損失。
三、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11-12月時幼蟲在樹干基部或主根內越冬,4月下旬化蛹,5-6月成蟲羽化,交尾產卵,最遲可至7月下旬,以5月底至6月中旬為產卵盛期。一雌蟲產卵70多粒,產卵期約1個月。卵期9-14天,幼蟲期長達9-10個月,蛹期20-30天。
四、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使棗樹生長健壯,合理負載。
2、冬季刨樹盤、挖樹坑;圍繞著棗樹刨直徑80-100厘米、深30厘米圓形坑,一方面截斷地表淺層根和樹周圍萌蘗苗。利用冬季寒冷凍死淺皮層幼蟲。
3、成蟲大量出孔時,利用中午棲息特性,捕殺成蟲。
4、6-8月間檢查棗樹基部,發現蟲卵及時用小刀刮殺。幼蟲初發期,及時扒土檢查蟲糞,消滅幼蟲皮下初期危害階段。
5、幼蟲危害部也可用小刀、鋼錐剜殺,或用80%敵敵畏、25%殺滅菊酯10倍液,用脫脂棉吸收后,塞進蛀孔內,施藥要選擇離蟲體最近的新糞孔,然后用泥土封閉洞口。從而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