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日,許多讀者咨詢,他們種植的棗樹每年都受到棗瘋病的危害。這是咋回事?應怎樣防治?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馮義彬。
馮專家說,棗瘋病又稱叢枝病、公棗病,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主要通過傳病昆蟲來傳播。影響棗瘋病潛伏期長短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嫁接時間。6月底以前接種的當年可發病,以后接種的翌年花后才出現癥狀。二是接種部位。接種于根部的當年就發病,接種于枝上的發病較晚,到翌年才發病。三是接種量。皮接塊數多時發病較快。棗樹發病一般從部分枝條、棗股及根蘗上先發生,也有整株同時發病的,癥狀由局部擴展到全株。棗瘋病的發生與棗樹品種有關,棗樹品種不同,抗病能力也不相同。棗園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樹勢弱的發病較重,反之則輕。但在鹽堿地很少發病。棗瘋病的發生與流行還和棗園的海拔高度、坡向及繁育方式有關。防治棗瘋病應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一、選育抗病品種。注意發現和利用抗病品種,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棗瘋病的根本措施。二、鏟除病株。棗瘋病病株是傳病的病源,必須及早鏟除,并將樹根刨凈,以免傳染其他植株。三、防治傳病昆蟲。每年噴施3~4次內吸性有機磷農藥,控制傳病昆蟲的數量,以控制病害蔓延。四、選育無病苗木和加強檢疫。堅持在無病園中采穗、接芽和繁殖苗木,培養無病苗木。苗木一旦出現發病癥狀,應立即將其拔除。另外要加強檢疫,防止從發病區調苗、采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