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杏學名PrunusarmeniacaL.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以杏仁入藥。有小毒。具止咳、平喘宣肺潤腸之功能。東北、華北、西北、河南、江蘇、西藏均有栽培。
癥狀杏疔病又稱杏黃病、紅腫病。主要為害新梢、葉片,也可為害花和果實。新梢染病節間縮短,其上葉片變黃,變厚,從葉柄開始向葉脈擴展,以后葉脈變為紅褐色,葉肉呈暗綠色,變厚,并在葉正反兩面散生許多小紅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從小紅點中涌出淡黃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狀或在葉面上混合成黃色膠層。葉片染病葉柄變短,變粗,基部腫脹,節間縮短。7月以后黃葉漸干枯,變為褐色,質地變硬,卷曲折合呈畸形。8月以后病葉變黑,質脆易碎,葉背面散生小黑點,即子囊殼。黑葉于樹上經久不落,病枝結果少或不結果。花染病病花多不易開放,花苞增大,花尊、花瓣不易脫落。果實染病生長停滯,果面生淡黃色病斑,生有紅褐色小粒點,病果后期干縮脫落或掛在樹上。
病原PolystigmadeformansSyd;稱杏疔座霉,屬于囊菌亞門真菌。子座生于葉內,擴散型,橙黃色,上生黑色圓點狀性孢子器,大小239.4―378×163.8―352.8(μm)。性孢子線形,彎曲,單胞,無色,大小18.6―45.5×0.6―1.1(μm)。子囊殼近球形,大小239―327×252―315(μm)。子囊棍棒形,內生8個子囊孢子,大小91―112×12.4―16.5(μm);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13一17×4―7(μm)。子囊孢子在水中很易萌發,經2小時可長出芽管,后生褐色薄膜或附著器侵入。子囊孢子的萌發力較易喪失。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子囊殼在病葉內越冬,春季從子囊殼中彈射出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到幼芽上,條件適宜時萌發侵入,隨新葉生長在組織中蔓延;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子囊孢子在一年中只侵染一次,無再侵染。5月間出現癥狀,l0月間葉變黑,并在葉背產生子囊越冬。
防治方法(1)5―6月間及時剪除病葉、病梢,集中燒毀。(2)5月間摘除病芽、病葉,如果全面清除病枝病葉有困難的,可在杏樹展葉期噴1:1.5:200倍式波爾多液或30%綠得保膠懸劑400一500倍液(保定農藥廠)、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效果良好,連續堅持數年可基本消滅或控制杏療病為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