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近年來,西瓜的保護地栽培面積不斷增加,雖然利用嫁接解決了連作問題,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西瓜水脫”,群眾稱作“水脫”、“塌瓤”,又叫做“紫瓤”或肉質惡變。該病發病株率一般在5%~20%,嚴重地塊高達70%,病變果實完全失去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給瓜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般發生在保護地大棚內,而且發生面積很大,越來越嚴重。山東、沈陽、河北、北京、海南、江蘇等地區均有發生。現將西瓜“水脫”的發生機理和解決措施闡述如下。
1發病癥狀
發病植株根、莖、葉均與正常瓜無異,但敲擊瓜時聲音發悶,似敲打軟木的撲撲聲,與正常成熟瓜、生瓜有異。剖開后發現瓜肉呈紫紅色,浸潤狀,果肉綿軟,同時能聞到酸甜氣味。從果實的外觀分辨病瓜,僅瓜蒂部分顏色呈深褐色,瓜把茸毛脫落較早,此外無任何癥狀。
2發生原因
對該病的發生原因,有人認為是細菌性病害,有人認為是CGMMV病毒引起的,但據研究分析,認為該病是在早春保護地環境條件下發生的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在西瓜轉色期澆水后,遇高溫高濕造成“蒸瓜”而形成的。高溫高濕促使果肉內產生過量乙烯,引起呼吸異常,加快了成熟進程,而使肉質劣變。
2.1品種間有明顯差異
皮薄、肉質硬脆的品種發病重,如山西大正的“愛耶”、還有一些外觀酷似京欣一號的系列品種;皮厚肉質酥脆的品種發病輕,如真正的京欣一號、日本的紅寶玉,晚熟品種有金鐘冠龍、新紅寶、黑皮瓜系列品種等,發病很輕或基本沒有發現病瓜。
2.2保護地大棚栽培更為嚴重
在日光溫室或小拱棚等保護地栽培條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病;而露地栽培的西瓜很少發生此病。
2.3水分和溫度原因
①水分過大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水分長期處于飽和狀態,使根系周圍氧氣減少,導致根系發黃、發褐,以至于腐爛。尤其是當西瓜定個時,灌水過多,或土壤水分過大,都會造成果實內的肉質變色,不能食用。這是造成西瓜“水脫”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水分過小土壤過于干旱,也造成“水脫”,老百姓稱之為“旱脫”。原因是土壤過于干旱,如溫度升高,也同樣造成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導致部分根系死亡。
③溫度過高西瓜到定個時,是果實積累糖分和其他養分時期,如棚溫過高,使果實自身養分消耗過大,造成生理不平衡,果肉就會變色,造成“水脫”。
2.4土壤和肥料
①土壤西瓜“水脫”在不同質地土壤的發生程度順序為:鹽堿地>粘性土>壤土>沙壤土>沙土。如大興區龐各莊鎮大部分的土地是屬于沙土地,西瓜“水脫”的現象很少出現。北京的順義區楊鎮、北務鎮大部分屬于沙壤土,大部分是利用塑料大棚種植西瓜,2006年80%的大棚均有不同程度“水脫”現象出現,平均每個棚發生幾率在20%~35%,嚴重的達到70%。同樣在大興的榆垡鎮有的村土壤屬于壤土或沙壤土,西瓜“水脫”現象表現明顯。通州靠南部地區大部分的耕地屬于鹽堿地,西瓜“水脫”更為嚴重。山東、沈陽地區也是如此。
②肥料氮肥過多也會引起西瓜“水脫”。西瓜需磷鉀肥量較多。不重視追肥,僅是一次性施底肥,易造成后期營養不足。另外用肥過多,造成營養生長過盛,運輸到果實的營養不足,也會造成“水脫”現象。
2.5砧木
“水脫”與西瓜的砧木有很大的關系。因西瓜需要的營養和水分大部分是靠根部吸收供給的。如砧木早衰,根系老化,就會影響西瓜的正常生長和發育。葫蘆或瓠瓜作為砧木,本身有一種生理病害叫“急性凋萎病”,就會造成西瓜“水脫”。南瓜作砧木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如西瓜生長勢過強,植株長勢過旺或吸收水分過多都會造成西瓜果實“水脫”。
3解決西瓜“水脫”的有效措施
3.1選擇品種
①品種選擇選擇適合大棚、中小棚的京欣一號品種、日本的紅寶玉等;露地晚熟栽培選擇金鐘冠龍、新紅寶、黑皮瓜系列品種等。
②選擇砧木品種選擇不易早衰、生長勢強的品種。如2006年北務鎮倉上村使用的“萬年春”西瓜砧木是葫蘆與瓠瓜雜交的品種,幾乎沒有出現“水脫”。
3.2整平土地,減少田間積水
西瓜栽植前,應將棚內土地整平,使栽培畦上下游有一定坡降,保證澆水順暢。下游應設置排水口,澆水時可將多余水排出棚外。這樣做既有利于西瓜生長,又可減小棚內濕度,減少西瓜“水脫”病的發生。
3.3溫度、濕度管理
及時放風、排濕、降溫。平時放風,控制棚溫在30℃以下。坐果后15~25天,西瓜膨大,并開始轉色,是管理的關鍵時期。此時只要棚溫不低于20℃,均要進行放風。澆水后,應將棚頂薄膜縫隙全部扒開,連續3天保持棚內無水汽。如遇高溫天氣,還應打開棚的兩頭及兩側下部,加速棚內空氣流通,降低棚內溫度。
3.4水分管理
①灌水方法的改變推廣滴灌技術或小水勤澆。大棚西瓜,一般畦寬80~100cm,澆水時整畦澆灌,大水漫灌和澆水面過寬是導致棚內濕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有條件的應逐步推廣滴灌技術,無條件的應盡量作窄畦種植,縮小澆水面,減少一次性澆水量。同時應將棚內地面全部用地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進而延長澆水周期和降低棚內濕度。西瓜生長中后期更應小水勤澆,杜絕大水漫灌。
②灌水時期的掌握在西瓜定個前灌水,防止定個時缺水。定個時,嚴格控制澆水。如定個時嚴重缺水,一定在灌水前降低棚溫。沙土壤澆水比較頻繁,也要注意降低棚溫。當西瓜種子邊緣變黑時,就可以大膽進行澆水了。一般情況下,應保持土壤濕潤,不要忽干忽濕。
3.5配方施肥
應嚴格按西瓜的需肥規律施肥,氮、磷、鉀應按3∶1∶4的比例配合使用,以促進植株健壯,根系發達,進而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追肥時嚴禁單一使用尿素。
3.6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及早采取措施
發病初期,瓜柄處變微黃或微紅,這時植株葉片保持較好,在這時要及早放風,降低溫度。如在連續1周左右的低溫情況下,部分病瓜可恢復瓜肉正常。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