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5-42毫米,翅展98-100毫米。頭部和胸部棕褐色,腹部背面橙黃色。前翅灰褐色,枯葉狀,上有1條斜生的黑色條紋。后翅枯黃色,亞端區有1條牛角狀黑帶,中后部有1塊腎形黑斑。卵乳白色,近球形,底面平坦,直徑0.9-0.95毫米,卵殼外面有六角形網狀花紋。幼蟲末齡幼蟲紫紅色或灰褐色,前端較尖,體長60-70毫米。腹足4對,第一對很短。蛹紅褐色至赤褐色,長30-32毫米,寬10-10.5毫米。外有黃白色絲將葉片粘連在一起包住蟲體。
發生規律在浙江黃巖1年發生2-3代,以成蟲越冬。田間3-11月均可發現成蟲,但以秋季較多。卵在野外發生較多的時間為6月上旬、8月和9月上旬,但由于卵孵化率低,幼蟲死亡率高,幼蟲的發生量并不多。在廣東,成蟲為害沙糖桔的時間為8月中旬至12月,其中為害早熟溫州蜜柑從8月中旬開始,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害最盛,中熟的甜橙品種從9月中旬開始受害,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受害最盛。成蟲多將卵產在葉片背面,常數粒產在一起。初齡幼蟲有吐絲習性,靜止時常以3對腹足著地,全體呈“U”字形或“?”形。已發現的幼蟲寄主有木防已、木通、通草和十大功勞等。成蟲略具假死習性,白天潛伏,天黑后飛入果園為害果實,喜選擇健果為害。沙糖桔果實被害后,初為小針孔狀,并有膠液流出,后擴展為木栓化,水漬狀的橢圓形褐斑,最后全果腐爛,發出酒糟哧。
防治方法沙糖桔枯葉夜蛾的防治應以生態調節和物理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1)合理規劃果園。山區和半山區發展沙糖桔時應成片大面積栽植,并盡量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的品種或多種果樹。
(2)鏟除幼蟲寄主。在5-6月份用除草劑鎮甲劑1號涂莖(木防已)或用鎮甲劑2號噴霧,徹底鏟除沙糖桔園內及周圍1千米范圍內的木防已和漢防已。
(3)燈光誘殺。可安裝黑光燈、高壓汞燈或頻振式殺蟲燈。傍晚時掛于樹冠周圍;或用塑料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數個,每株樹掛4-5粒。
(4)拒避。每樹用5-10張吸水紙,每張滴香茅油1毫升,傍晚時掛于樹冠周圍;或用塑料薄膜包住萘丸,上刺小孔數個,每株樹掛4-5粒。
(5)果實套袋。早熟薄皮品種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紙袋包果,包果前應做好銹避虱的防治。
(6)生物防治。在7月份前后大量繁殖赤眼蜂,在沙糖桔園周圍釋放,寄生吸果夜蛾卵粒。
(7)藥劑防治。開始為害時噴灑5.7%百樹得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此外,用香蕉或橘果浸藥(敵百蟲20倍液)誘殺或夜間人工捕殺成蟲也有一定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