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害癥狀
黑痘病主要危害葡萄的綠色幼嫩部位如果實、果梗、葉片、葉柄、新梢和卷須等。葉片感病,開始出現針頭大紅褐色至黑褐色斑點,周圍有黃色暈圈。后病斑擴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邊緣暗褐色或紫色,直徑1~4mm,干燥時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緣仍保持紫褐色的暈圈。葉脈上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邊緣暗褐色。葉脈被害后,由于組織干枯,常使葉片扭曲、皺縮。
穗軸發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發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可使果實干枯脫落或僵化。綠果被害,初為圓形深褐色小斑點,后擴大,直徑可達8~5mm,中央凹陷,灰白色,外部仍為深褐色,兩周緣紫褐色似”鳥眼”狀。多個病斑可連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龜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價值;染病較晚的果實仍能長大,病斑凹陷不明顯,但果味較酸。病斑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氣潮濕時病斑上出現乳白色的粘質物,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團。新梢、蔓、葉柄或卷須發病時,初現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小斑點,以后呈灰黑色,邊緣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開裂,新梢未木質化以前最易感染,發病嚴重時,病梢生長停滯,萎縮,甚至枯死。葉柄染病癥狀與新捎上相似。
二、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潛伏于病蔓、病梢等組織中越冬,也能在病果、病葉和病葉痕等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強,在病組織中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間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發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絲主要在表皮下蔓延。
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盤,突破表皮,在濕度大的情況下,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病菌近距離的傳播主要靠雨水,遠距離的傳播則依靠帶病的枝蔓。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溫度和比較高的濕度。菌絲生長溫度范圍10~40℃,最適為30℃,潛育期一般為6~12天,在24~30℃溫度下,潛育期最短,超過30℃發病受抑制。新梢和幼葉最易感染,其潛育期也較短。
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氣濕度及植株幼嫩情況有密切關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關系最大。多雨高濕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傳播和萌發侵入;同時,多雨高濕,又造成寄主組織的迅速成長,因此病害發生嚴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區,發病顯著減輕。黑痘病的發生時期因地區而異,在我市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10月份停止發展。正值梅雨季節,不僅雨水多、濕度大,而且葡萄的葉、果、蔓等都處在幼嫩階段,極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園往往發病較重。栽培管理不善,樹勢衰弱,肥料不足或配合不當等,都會誘致病害發生。特別是對冬季果園衛生工作不重視,園內遺留大量病殘體,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1、選育抗病品種葡萄品種間的抗病性差異很大,故可選育園藝性狀良好而又抗病的品種栽培。
2、冬季搞好清園工作在秋季,葡萄落葉后清掃果園,將地面落葉、病穗掃凈燒毀。冬季修剪時,仔細剪除病梢,摘除僵果,刮除主蔓上的枯皮,并收集燒毀。然后在植株上全面噴射一次鏟除劑,以殺死枝蔓上的越冬病菌。葡萄發芽前噴射的鏟除劑,可用0.5%五氯酚鈉混合3°Be石硫合劑,或10%硫酸亞鐵加1%粗硫酸。這一工作是預防黑痘病發生的重要環節,如做得仔細徹底,就能大大減少越冬病原,提高第二年噴藥保護的效果。
3、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勿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長。及時綁蔓,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4、早噴藥、巧噴藥葡萄展葉后至果實著色前,每隔10~15天噴藥一次。其中以開花前及落花70%~80%時噴藥最重要。因這段時間果實易感病,發病率最高。藥劑可用1∶0.7∶200~240波爾多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至1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用藥也可將殺菌劑與保護劑交替使用,但波爾多液不能與代森錳鋅混合使用,否則,易產生藥害,具體用藥時間和次數根據氣候狀況和病害發生情況確定。
5、苗木消毒新建果園對運進的苗木或插條,應進行嚴格檢驗。病重的應予淘汰或燒毀。有帶菌嫌疑的苗木須進行消毒處理,即葡萄苗木(萌芽前)可用10%硫酸亞鐵溶液加粗硫酸,或0.3%五氯酚鈉與3°Be石硫合劑混合液,進行全株噴射。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