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危害我國枇杷的病害有10多種,蟲害有20多種,對枇杷的產量和品質有很大的不良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消費者對無公害果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促使果樹科研者和生產者考慮果樹病蟲害防治的環境與安全問題。即所生產的枇杷,不僅要求美麗的外觀和可口的品質,還要求無污染、安全、優質和營養豐富,F代果樹病蟲害防治理念,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減輕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將其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因此,在防治果樹病蟲害時,應按照綜合治理的原則,從整個果園生態系統(枇杷-植物環境-病蟲害等)出發,加強病蟲的預測預報工作,把栽培技術、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學防治等有機結合起來,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同時,執行中國農業部2000年3月發布,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枇杷瘤蛾
毛蟲,是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枇楊生產的一種主要害蟲。其幼蟲食害新梢嫩葉,曾在枇杷產區多次成災。枇杷瘤蛾別名黃毛蟲,屬鱗翅目燈蛾科,學名MelanographiaflexilimeataHampson,是枇杷的專食性害蟲。危害枇杷、梨、桃和李等多種果樹。幼蟲吃完嫩葉后吃老葉,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最后剩下葉脈。嚴重的還要啃食嫩莖及花果,造成減產,樹勢衰弱,甚至死亡。
(形態特征)枇杷瘤蛾翅展21-26毫米,前翅灰色,有兩個彎曲的黑斑,緣毛黑色,后翅灰褐色。體長9毫米左右,為灰白色,有銀光。卵初為淺黃白色,后變為淡黃色,扁圓形,直徑約0.6毫米,表面有縱刻紋。幼蟲體長約22毫米,為黃色。各節都有毛瘤,上生刺毛。第六節背面的一對毛瘤較大,黑褐色。繭與樹皮同色,蛹化于繭內。蛹近橢圓形,長8-11毫米,蛹體由黃色漸變為淡褐色。
[生活史及習性]根據枇杷產區的氣候情況,枇杷瘤蛾一般每年4-10月份發生3-5代。在福州,該蟲一年中自春至秋發生5代。各代發生整齊。第一代在4月上旬,第五代為害至10月下旬。均以老熟幼蟲在樹皮縫隙中或葉背結繭化蛹越冬。次年氣溫回開到20℃時羽化為成蟲。成蟲白天常頭向下棲息于樹干上,趨光性弱。交尾后2-3天,密集產卵于嫩葉上,卵期3-7天,每代幼蟲15-25天,蛹期10-25天,越冬蛹期可長達190多天。其天敵有姬蜂、繭蜂和金小蜂等。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潔果園,深翻園土,去除雜草和落葉等,刮、刷樹皮并涂白,以消滅越冬蟲源。收集到的蟲、繭,應放在寄生蜂保護器中,使寄生蜂的成蟲能飛出,而害蟲的成蟲及幼蟲不能逃出,以保護天敵;②利用毛蟲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人工捕殺棲息在樹干上的成蟲;③經常檢查果園,摘毀有卵塊及群集幼蟲的葉片。初齡幼蟲群集新梢葉面取食時,可人工捕殺;④有針對性地釋放寄生蜂類天敵;⑤在枇杷樹每次新梢抽出后、幼蟲初發階段,噴布2.5%魚藤精500倍液,或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⑥幼蟲大量發生或已分散,應立即噴灑殺蟲劑。根據所用藥劑的有效期,間隔5-7天施藥一次,共施2-3次。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20%滅掃利2000-3000倍液、5%來福靈乳油3000-4000倍液,或用滅幼脲一類的藥劑。在幼蟲低齡期施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