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多年的試驗表明,培養充實老熟健壯的結果母枝是獲得龍眼豐產穩產的基礎。通過夏剪放梢,培養一定比例的夏延秋梢作翌年的結果母枝,可有效克服龍眼小年結果現象。為此,進行不同時期夏剪放梢試驗,為低產龍眼結果樹的修剪和合理留果留梢提供科學依據。
一、材料和方法
2002-2003年在廣西大新縣雷平鎮振興村王重陽8公頃龍眼低改示范園進行試驗,供試品種為石硤,樹齡4年,2000年開始掛果,管理中上。
2002年5月,選取長勢相似,大小相近的石硤龍眼樹20株。試驗設A、B、C、D四個處理,每處理1株,5次重復。A、B、C三個處理對試驗樹均勻短截全株約1/3的著果量少的結果枝條和一些估計可以直接培養成結果母枝的無花營養枝。處理A:5月10日短截;處理B:5月25日短截;處理C:6月10日短截;處理D:(對照)當年掛果枝7月28日采果后即全部短截修剪。各處理及時蔬芽定梢,每條基梢留1-2條,連續放單梢作結果母枝,肥水管理基本相同,按正常管理。2003年繼續按處理方法試驗。
成熟時測定產量(先逐株估產后實收一株產量,取估產校正系數×單株估產數=該株產量),每處理株分夏延秋梢、采果后秋梢分別從東南西北不同方位取樣20枝(穗),測量梢長、梢莖粗,并逐穗估出單穗果重,再抽剪有代表性的3穗稱重求平均單穗重。同時測定商品果率。觀察各處理夏延秋梢及采后秋梢的老熟時間及冬梢抽生情況。
二、試驗結果
1、不同時期夏截促梢對龍眼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在各處理中,2002-2004年三年小區平均單株產果量,以處理A為最高,D(CK)最低。處理A比處理B、處理C分別增加16.94%和13.90%,比CK增加33.71%。處理B、C分別高于CK14.39%和17.39%,B、C兩處理產量基本相近。從單株產量變化來看,第一年對照區單株產果略高于夏剪的A、B、C三個處理區,但第二年(2003年)對照區產量則明顯低于夏剪處理區,相差10公斤以上。對照區表現明顯的小年結果現象,2004年株產亦低于處理區5-13公斤,三年平均單株產量夏剪放梢處理區比全株采后放梢對照區增加10%以上。其中以5月10日修剪短截全株30%枝梢增產效果最顯著。
2、不同處理對龍眼結果母枝粗度和果穗重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顯示,夏剪促生夏延秋梢處理株其梢長梢莖均高于對照,長31.3-40.3厘米,末次秋梢長相差不大,梢莖粗增0.12-0.21厘米,復葉數比對照多8-12張基枝老葉,平均單穗重增加0.173-0.246公斤,商品果率高3-5個百分點。顯然,培養夏延秋梢作優良的結果母枝后,單穗重和單果重均優于采后放梢組,單株產量穩定,穩產優質。
3、不同處理末次秋梢老熟期和冬梢抽生的影響:
結果表明,處理A及B夏延秋梢在11月下旬前后老熟,采后秋梢在12月底前老熟,抽生冬梢1%左右。處理C夏延秋梢11月底12月初老熟,采后秋梢12月下旬老熟,抽生冬梢9.4%。對照采后梢12月底前仍有部分不能轉綠老熟,冬梢抽發率達34.8%。夏剪促發兩次夏梢后,續抽1-2次秋梢,大部分在第一次梢葉片轉綠時即抽發第二次梢,采果后秋梢由于夏梢保證樹體的營養供應調節,因此秋梢能比對照區提早老熟。
三、結果與討論
龍眼夏梢和夏延秋梢是第二年的主要結果母枝,其成穗率較高,夏梢萌發期因雨水充沛、氣候適宜,樹體營養充足,其營養期長,莖粗度顯著高于采后秋梢20個百分點左右。在5月底前短截促梢基本上無冬梢和“沖梢”發生,單穗重、商品果率均表現為最佳。7月底收果后采后梢由于樹體營養恢復制約,總體枝條營養優勢劣于夏剪放梢各處理,表現出明顯的大小年結果現象。因此,龍眼結果樹每年5月10-20日,結合疏果進行短截20%-40%的弱、密果枝及無花營養枝促發夏梢,培養一定比例的營養枝連放2-3次梢作為第二年的優良結果母枝單元,實行枝條輪換結果,對實現龍眼穩產優質效果顯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