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施肥深度不科學
1、連年淺施有機肥生產中有很多果農習慣把有機肥撒于樹盤中,用鐵锨或小型農機進行淺翻。這種施肥方法,使20厘米以內的吸收根獲得大量有機營養,對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但連年淺施有機肥,易導致根系上浮,這些上浮的根系極易遭受凍害、旱害,使樹體變得極度衰弱而難以恢復,甚至有的變成小老樹。個別果農甚至采取把有機肥撒于樹盤表面的施肥方式,那樣效果會更差,非但起不到施肥的作用,而且導致肥力的大量流失。
改進辦法:淺施和深施相結合,淺施后也可結合進行樹盤秸稈覆蓋。
2、有機肥施入過深有的果農受原來稀植大冠果樹施肥技術的影響,把有機肥施到50厘米以下,造成大量有機質的浪費。
改進辦法:因大部分根系集中在距地面20~50厘米之間,故施有機肥的深度也應在此范圍內,才可發揮最大肥效。施入秸稈類肥料時,最好預先進行堆漚發酵,然后與表土混合后施入,來不及堆漚可分層施入,每層撒入適量的磷肥和氮肥。
3、化肥撒施受農作物撒施化肥的影響,許多果農習慣把氮肥撒于表面,甚至磷肥、復合肥也采用撒施法。撒施雖然簡便易行,但弊大于利。一是撒施氮肥會造成氮的大量揮發。二是撒施后大量肥料在表層積聚,易被草類吸收,造成浪費。三是幼果期撒施碳銨類肥料,易使幼果被揮發出的氨氣損害,形成果銹。四是磷肥及復合肥中的磷素不易移動,撒于表面難以發揮肥效。
改進辦法:采用多點坑施法。原則是施到土之下,根之上,根不見肥,肥去找根。
二、施肥方法單調根系是一種立體結構,局限于一種施肥方法,將使某些部位的根系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幾種方法交替輪換或配合進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根系的營養需求,從而大幅度提高產量和果品質量。
改進辦法:幼樹定植時要挖大坑,施足量的有機肥,隨后每年秋天進行擴穴施有機肥,直至全園普施一遍,然后再進行翻施―――穴施―――放射溝施―――環狀溝施等幾種方法輪換進行。
三、施肥太過集中施肥太集中,在生產中很普遍,不少幼樹因此發生肥害,造成根死、樹干縱枯現象。成年樹發生肥害后,常導致根系局部燒壞褐變,易引發根腐病等根部病害。
改進辦法:可溶性肥料,如氮肥,鉀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施用時可采用穴施法,每穴50~100克,穴深10~15厘米。施含磷等不易溶解的肥料時,最好與有機肥混合后施入,也不能施得過于集中,穴施時最好與土壤混合一下,每穴100克左右,深度15~20厘米,穴與穴之間距離30厘米左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