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香果樹(xiangguoshu)
學名:EmmenopteryshenryiOliv.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香果樹為我國亞熱帶中山或低山地區的落葉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的伴生樹種,分布范圍雖然較廣,但多零散生長。由于毀林開荒和亂砍濫伐,加上種子萌發力較低,天然更新能力差,因而分而分布逐漸縮減,植株日益減少,大樹、老樹更是罕見。在我縣北緣大沙河自然保護區生長有香果樹。
形態特征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呈小片狀剝落;小枝有皮孔和托葉環。葉對生,厚紙質,寬橢圓形至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中脈、側脈和脈腋內有淡黃色或近無毛,或有時全有毛;葉柄長,初時約色;托葉大,三角狀卵形,早落。聚傘花序排成頂生、花萼近陀螺形,萼檐5裂,裂片頂端截平,花后脫落,但有些花的萼裂片中有1片擴大成葉狀,色白而宿存于果實上;花冠漏斗狀,長約2厘米,被柔毛;子房下位,2室。蒴果近紡錘形,長3-5厘米,具縱棱,成熟時紅色,室間開裂為2果瓣;種子多數,小而有闊翅。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香果樹喜溫和或涼爽的氣候和濕潤肥沃的土壤。分布區內年平均溫18-22℃,在廬山能耐極端最低溫15℃,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一般集中于5-8月,相對濕度為70-85%。土壤為山地黃壤或沙質黃棕壤,pH值5-6。通常散生在以殼斗科Fagaceae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中,或生于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內。香果樹為偏陽性樹種,但幼苗和10齡以內的幼樹能耐蔭蔽,10齡以上多不耐陰,一般在30-齡以上壯齡樹才能開花結實。7-9月開花,果實10-11月成熟;種子有翅,但風力傳播。
保護價值
香果樹為我國特有單種屬植物,對研究茜草科系統發育和我國南部、西南部的植物區系統均有一定意義,木材供建筑、家具等具。樹姿優美,花大而艷麗,又為優良的觀賞植物。
栽培要點
香果樹一般2年或4年結實一次。果熟后立即采收,放在通風處干燥,2-3天開裂后選出飽滿的種子,在沙藏低溫下保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