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危害癥狀:
在葉背初生針頭大的黃色油漬狀小斑點,后成圓形斑,表里兩面均隆起、木栓化,病斑中部呈火山狀開裂,周圍有黃色暈環。枝梢及果實受害,病斑同葉片,但不顯黃色暈環。后期病樹葉片脫落、枝梢枯死和早期落果。成熟果實病斑累累,品質及品級下降。甜橙類最易感病。
病原:由細菌侵染所致。
發病規律:
病菌在病部長期存活,借風雨、昆蟲和枝葉交接作近距離傳播,遠距離,主要通過帶病的苗木、接穗和果實傳播,有時帶菌土壤亦能傳病。病菌由氣孔、皮孔、傷口侵入,潛育期3-10天,一般4-6天。高溫多雨時,病害流行。甜橙類感病最嚴重,其次是酸橙、柚、枳、枳橙;寬皮桔類輕度感。唤鸶炭共。本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在田間以夏梢發病最重,秋梢次之,春梢最輕。
防治方法:
(1)實行植物檢疫。本病為我國植檢對象之一。因此在調運苗木、接穗、果實時必須嚴格執行《植物檢疫條例》。嚴禁本病傳入無病區和新區。同時封鎖疫區,開展防治、壓低病情;局部或零星發生的果園,應采取燒毀病株等果斷措施,徹底消滅。同時要消除病樹周圍15米內的雜草。
(2)培育無病苗木。培育無病苗木,必須按照培育無潰瘍病苗木操作規程辦理。無病苗圃應相對隔離,遠離柑桔園2-3公里。砧木種子和接穗均應來自無病區。無病苗木的管理、監測、消毒以及人員的活動等均需照章行事。
(3)疫區采取噴藥保護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噴藥保護的重點是夏、秋梢抽發期和幼果期。一般在新梢自剪后噴第一次藥,間隔7-10天再噴1次,連續噴2-3次。為保護幼果,應提早到5月下旬用藥,連噴3-4次。
藥劑種類可選用30%氧氯化銅懸浮劑700倍液,或農用鏈霉素700-900單位/毫升,或50%DT可濕性粉劑(又名二元酸銅)700倍液,或14%膠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銅皂液(硫酸銅0.5公斤松脂合劑2公斤,水200公斤),或25%噻村唑(葉枝唑、川化-018),葉青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加強對潛葉蛾的防治,以減少病菌從傷口侵入的機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