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形態特征]
雌蛾體長18-25毫米,翅展40-52毫米,觸角絲狀;雄峨體長15-20毫米,翅展約35毫米,觸角基部羽狀,端部絲狀且覆蓋白色鱗毛。雌雄蛾體被灰白色鱗毛。胸背面有2行6個青藍色斑點。前翅灰白色,各室散生大小不一的青藍色短斜斑點,產卵器約占蟲體1/2長。雄蛾的點紋較多。卵長橢圓形,長0.9-1.2毫米,兩端鈍圓,杏黃色或淡黃色。孵化前變為紫黑色。老熟幼蟲體長2l-30毫米。初孵為紫紅色,隨蟲齡成長漸變為暗紫紅色,全體被稀疏白色細毛。頭部深褐,前胸背板黃褐色,腹面黃白色,腹足趾溝均雙序環形,臀足則為帶狀單序。殿板黑褐或黃褐色。雌蛹體長18-26毫米,雄蛹體長16-17毫米。全體赤褐色。頭部下前方有一小突色澤較深,背面有鋸齒狀突起橫帶,腹部末端有6對短的臀刺。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蛀道內綴合蟲糞木屑封閉兩端靜伏越冬。次年春開始活動取食,隔一距離咬一排糞孔將糞便排出,4月上中旬后,老熟幼蟲在蛀道內陸續開始化蛹,4月底至5月初開始羽化出成蟲。由于生長發育速度不同,其羽化期亦拖得很長。成蟲有趨光性。卵成塊狀緊密貼結于枯枝蟲道內,也有單粒散產于樹皮縫、新抽嫩梢頂端或腋芽處。幼蟲有轉梢為害的習性,當幼蟲蛀食一段時間,蟲體長大后,即從被害枝梢內鉆出轉移到新梢基部再重新鉆入蛀食。經多次轉移,可為害2-3年生枝條,或更大的枝條,使受害枝條逐漸枯萎死亡,果實脫落。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幼蟲發生為害季節,經常檢查柑園,發現被害枯枝隨時剪除。
(2)燈光誘捕。在果園中設置黑光燈,可誘殺一部分成蟲。
(3)藥劑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初孵幼蟲未鉆入枝梢前,噴霧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等農藥。還可用80%敵敵畏乳油50倍液灌注蛀道,灌注后堵塞排糞孔,毒死幼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