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柑桔黃龍病,即黃稍病。廣東潮汕話稱梢為龍,故一直以來,把柑桔黃稍病稱為黃龍病至今。過去所說的柑桔黃龍病,是指傳染性的病害。此病是柑桔的重要病害,能使整片乃至全果場的柑桔樹毀掉。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西柳州以南眾多的柑桔園被毀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柑桔黃龍病傳播為害,損失非常慘重,給果農們留下了恐“黃龍”癥,以致于談“黃龍”色變。以前認為柑桔黃龍病是一種類病毒病;現在則認為此病是一種限于韌皮部的需要復雜營養的細菌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四川、江西、湖南、云南、浙江、貴州部分地區也有發生;在臺灣稱為立枯病。東南亞多個國家及世界柑桔生產國都有此病發生。據有關報道,此病還未能根治,只能采取預防措施。
從柑桔黃梢的含義來說,缺少某種或多種營養元素,特別是缺少中、微量元素誘發的黃梢(主要是黃葉)病,也屬于黃龍病。但這類病害是屬于非傳染性的生理病害,是可以防治的,并非屬于“不治之癥”。
近3年多來,本人與廣西迦姆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員工經常不定期地進行“科技三下鄉”活動,在廣西的南寧、玉林、柳州、欽州等市與部分果農接觸交談時,幾乎都談到柑桔黃龍病問題。由于不少果農尚分不清非傳染性缺“素”生理黃龍病與傳染性黃龍病的區別(斑駁型或花葉型難以區別),所以把柑桔缺鋅、錳、鎂、鐵等元素在葉片上表現出來的花葉型癥狀,也視為是傳染性的柑桔黃龍病。他們告訴我:“雞糞、豬糞、尿素、鉀肥、磷肥、復合肥已施了不少,就是不見好轉,病情還一年比一年加重。請一些科技人員來鑒定,也認為是‘不可救藥’的黃龍病,留下是后患無窮,于是就砍掉了,有時柑桔園就砍了不少樹”。其實非傳染性的柑桔黃龍病與傳染性的柑桔黃龍病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前者是缺“素”引起的生理病,不傳染;后者是“類細菌”病害,能傳染、擴散。
許多果農又問我:“你說這些生理病害不會傳染,那為什么大多數柑桔園(樹)都會普遍發生這些病害呢?”本人以為,柑桔(附帶說一下,就在我們廣西而言,不但柑桔,而且其它果樹――龍眼、荔枝、大青棗、香蕉等等,還有各種蔬菜――綠葉菜類、瓜類、茄科類,甚至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也都普遍出現缺“素”現象,逐漸明顯以至嚴重之趨勢)普遍發生缺“素”癥。可以說種現象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微肥”并非是微不足道。柑桔(包括其它果樹、作物)雖然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養分極少,但它們對于作(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的作用是功不可抹的,是氮、鉀、磷三大元素和其它的大、中量元素所起不到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
可是近20多年來,大面積或較大面積發展柑桔(包括其它果樹、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商品生產,不能像以前那樣以施有機肥為主了。而是“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以前施的有機肥是“全肥”,除含大量的有機肥質,各種大、中、微量元素成(養)分都有,缺“素”癥狀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來。當今是以施化肥為主。誰也不能否認化肥之功不可抹,但成分較單一,只含一種或幾種元素成分,復合肥也只含氮、磷、鉀、鈣等幾種元素成分。
我國南方廣大地區長年高溫多雨,土中各種營養元素分解快,被作物吸收或流失也快;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柑桔(包括其它果樹,特別是那些短期作物)生長快,開花結果量大,每采收一批果實,又帶走一批元素,又不重視及時補充施足各種柑桔(作物)所必不可少的各種微量元素。所以柑桔(包括其它果樹、作物)發生生理病害是“必然”的事情,只是遲早問題。
那么,如何區別柑桔缺“素”生理黃龍病癥狀與類細菌性的柑桔黃龍病癥狀呢?下面提出鑒別的方法供參考。
據本人從60年代中期至今的觀察與近10年來的試驗認為:從柑桔老葉表現出來的癥狀,缺鋅及同時缺錳的癥狀(花葉)與傳染性黃龍病斑駁型相似。兩者葉片的葉肉部分同樣出現黃、綠相間的斑塊狀,但缺鋅和同時缺鋅、錳者的葉脈特別是主脈基本上保持綠色,卻使全葉時脈間的葉肉都變黃了,但主脈仍基本保持綠色不變黃,也不明顯腫大;傳染性黃龍病斑駁型的葉片主脈、側脈都變黃全發腫,葉片基部出現三角形的黃色區,有的葉片的尾部亦能保持三角形的綠色區,葉片均勻黃化型的傳染性黃龍病較易識別。這種類型主要是出現植株頂部的枝條。夏梢,特別是秋梢葉片在轉綠過程中全部變成均勻黃化;有個別株是中是部個別枝條的末次梢出現全部葉片均勻黃化,且葉片變小夾長,較直立,變硬,草質化,易脫落呈叢生的光桿枝,晚冬時期最明顯。缺鋅也會出現叢生狀的短小枝條,但一般不出現均勻黃化狀。
如果不會(易)區別,最好在早春、夏末秋初放秋梢時,用含多種微量元素肥料與有機肥或復合肥混合后根施150-200克/株,或者在新梢嫩葉展開后至轉綠前葉面噴施相關的微量元素,如硫酸鋅、硫酸鎂等2-3次,每次相隔7-10天,葉片轉綠后,基本不再出現病斑癥狀;而傳染性的黃龍病的癥狀仍然出現,不能矯正。
對柑桔非傳染性的黃龍病――缺“素”生理病應以防治為主,防治結合。當果園中出現個別(少數)株發生缺素癥狀時,就進入全面預防、早治。最簡易的辦法是每次抽新梢時,對嫩葉噴施相關的微量元素3次,不能終(中)斷。近3年來,本人在廣西的柳州、南寧、玉林、欽州等地已明顯發生缺“素”綜(復)合型癥狀的柑桔園,在早春、夏末秋初施促化肥、促秋梢肥時(有機肥或復合肥)時,每次每株按1米直徑的樹冠施阿姆泰克高鈣硼鋅3加1亮肥(含中、微量元素10多種)50克,矯正的效果很好,基本不再發生缺“素”生理黃龍病。深受果農們的歡迎,他們高興的說:“是你們挽救了我們的柑桔園”。但輕則也要每年施1次,重則每年也要施2次,不可一勞永逸。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