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寶應縣望直港鎮南沙村漁業科技示范戶沈如祥承包了獐獅蕩生態園區的110畝水面(其中飼料魚池20畝),從事鱖魚套養河蟹生產,由于用水取自寶射河,水質相對較差,高密度養殖病害發生較嚴重。針對這一現象,沈如祥調整養殖模式,取得了畝均2380元的純效益。現將其養殖經驗介紹如下:
合理放養密度平均每畝放蟹種300只左右,鱖魚100尾左右。放養密度較低,池塘水質比較容易控制,病害發生也比較少。
配套飼料魚池由于鱖魚只攝食活飼料魚,配套養殖飼料魚一方面可降低養殖成本和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保證飼料魚足量的供應與新鮮度。
科學預防病害由于外部水源環境狀況較差,養殖期間以水體環境的改善、水質調節為主,盡可能不換水,一般每15~20天使用生物制劑調節水質1次,整個養殖過程中基本沒有出現河蟹或鱖魚大批死亡的現象。
加大鮮活飼料使用量春節過后,一次性全池投放活螺螄7500公斤,養殖中后期補放螺螄5000公斤,盡量使用活飼料魚投喂,減少冰鮮魚的使用量。
適時銷售根據市場行情,在中秋或國慶期間適時捕撈上市。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