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鋸緣青蟹喜生活于潮間帶泥鈔底質灘涂上,夜間活躍,白天多隱居于洞穴或隱蔽物之下。冬春水溫較低,一般掘洞棲居。廣溫廣鹽性,繁殖季節各地不盡相同,浙江沿海繁殖盛期5~7月,大量出現夏苗。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夏苗經2~3個月養殖,可達個體規格200~250克以上。(1)養殖設施養殖場地宜選擇背風浪的岙、灣或有塘壩等依托的上及高潮區,自然進水每月應在10天以上。養殖埋面積以不超過20畝為宜。埕壩用涂泥建筑或石砌,壩寬0.5米以上,高0.6~1米,大潮水能漫過埕壩自由進出養殖埕,并且經常蓄水(包括埕內環溝)1.5米以上。坦壩周圍攔網,網線為9股以上的聚乙烯線,網目1~2厘米,攔網設置高度應超過當地歷史最高潮位0.5~1米。攔網上端加設寬40厘米的倒網。以防止青蟹越網逃逸,倒網向埋內折,與攔網成45°~60°夾角。攔網下端埋入埕壩底部,為防老鼠等咬網,攔網基間可采用雙層結構。支撐攔網的插竹應選擇直徑10厘米以上的毛竹,間距不大于2米,連同攔網下端由壩插入埕壩基底以下,插竹內外攀繩加固。根據養殖埕面積大小,設置進出水閘門,但閘門內外應相對應建攔網。埕內開挖深0.8米以上的環溝或中心溝,溝面積占養殖埕面積l0%以上。埕面設置缸瓦爿等隱蔽物,供青蟹棲息。(2)苗種放養幼蟹養成利用上年越冬苗或當年夏苗。種苗應體軀完整無損,游泳足、螯足不能缺少或損傷,步足最多不能缺少4個,無病害,軟殼蟹不宜作種苗。人工育肥利用受精后雌蟹或體質較瘦的雄蟹。放養密度視水質、飼料等條件而定,一般幼蟹放養每畝3000~5000只,育肥種苗規格較大,放養密度可控制在每畝2000~3000只。有條件地方,最好實行大小規格分養和雌雄分養。(3)飼養管理青蟹以肉食性為主,喜食貝類、甲殼類和魚類。飼料要求新鮮。日投餌量為青蟹存池重量的20~10%(以小雜魚標準),隨差個體長大,可漸降為10~5%。投餌每天2次,飼料全池邊勻撒,不可投入溝中。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投餌應掌握幾多幾少;小潮汛少投,大潮汛多投;高溫悶熱天氣少投,水質不好少投,浮頭時不投;雨水過多,池水混濁時少投,水溫下降到5℃以下可停止投餌。攔網養殖水質管理比較方便,由于潮水能自由進出,水質條件較好,但應經常保持埕內水深(包括埕溝)1.5米以上。在潮水不能進塘期間,應設置水泵抽水,一般3天換1次水。日常巡塘檢查十分重要,特別在潮水淹沒埕壩以前,應仔細檢查攔網(尤其倒網和網腳處)、埕壩、閘門,發現破損、漏水立即補堵。為防除蝦虎魚、鯰魚等敵害生物,可每隔半個月到1個月,選擇大潮汛陰涼天氣,放干池水捕捉敵害生物,但應算準潮水,以使結束后能很快進水,避免干池過久。(4)收捕或采取輪捕輪放方法,捕肥留瘦,或一次性收捕,一般秋季水溫下降到13℃以下時,青蟹活力減弱,應及時收捕。秋季收捕結束后,可即放養當年秋苗,經越冬留待明年養成。人工育肥1年可多次進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