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青蟹體外包被著一層含有鈣質沉淀的外骨胳,在幼體階段薄而軟,稱為“皮”;經過幾次蛻皮發育后,逐漸增厚變硬,改稱為“殼”。青蟹幼體期間共蛻皮6次,是幼體發育與變態的標志。第一期幼蟹后,經多次蛻殼才逐漸長成成蟹。和其他甲殼類動物一樣,青蟹的生長是不連續的,蛻殼是其生長的標志。青蟹一生共蛻殼13次,每經一次蛻殼,青蟹體積便明顯地增大,故其生長與蛻殼是分不開的。其中,最后一次(第十三次)蛻殼,與交配、生殖密切相關,是其成熟的標志,所以稱之為“成熟蛻殼”或“生殖蛻殼”。可以說,在青蟹的生命活動中,包括形態的改變,個體的增大、發育與成熟,斷肢的再生,體表附著物和某些病變的剔除等,都是經過不斷的蛻皮和蛻殼而完成的。蛻皮與蛻殼,既是外部形態的變化,又是內部錯綜復雜的生理活動。這種生理作用,對生長發育非常重要。(1)蛻殼周期。青蟹從上次蛻殼到下次蛻殼的時間,稱一個蛻殼周期。具體劃分為:蛻殼前的準備時期,稱為蛻殼前期;開始蛻殼到新、舊殼分離的整個過程,稱為蛻殼中期;從剛完成蛻殼,逐漸到軟殼硬化的過程,稱為蛻殼后期;甲殼硬化后到下次準備蛻殼的一段時間,自然數蛻殼間隔期。(2)生長。青蟹的生長有周期性,與蛻殼周期的循環分不開。其形態增長與變換(斷肢、再生),體重的增加等,都要依靠蛻殼來推進與完成。以蛻殼齡來表明青蟹的生長,是比較恰當的。由于各地區生態條件不同,不的當年完成生長全程,有的需待第二年才完成。在常年溫度較高的廣東,7月份孵化的幼體,到11月份便達到第十三次蛻殼,成為膏蟹,只需4個多月(體重340克)。除溫度等環境因子影響生長速度外,餌料也是主要因素。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