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三疣梭子蟹在我國沿海從南到北均有分布,在眾多海產中,其肉鮮味美,堪稱"海鮮一絕"。梭子蟹營養豐富,是渤海中經濟量高、產量最大的經濟蟹類,是沿海重要的增養殖對象。特別是黃河入?诘乃笞有,更被人們譽為佳品,遠銷海內外。
一、梭子蟹養殖場選擇及池塘建造
梭子蟹養殖以土池為佳,養殖場應選在沿海泥質或砂質潮間帶以上的荒灘、鹽堿地,潮流暢通,海水鹽度一般不高于35,不低于20,PH在7.8~8.6之間,遠離工農業生產的污染,水質指標達到國家漁業水質標準要求,水電設施齊全,交通便利。養殖池面積5~20畝,設計水深1.5~2米,進排水方便,邊坡面積大,池底鋪設中、粗砂,用石頭、混凝土制件、瓦片設置壁障,構成梭子蟹隱蔽場所,減少自殘。
二、放苗前準備工作
1.清池消毒放養前2個月排干池水,翻耕池底,曝曬、風化,然后進水10厘米,用含有效氯28%~32%、濃度為3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潑灑,再畝施15千克茶籽餅,清除肉食性魚類和吞食蟹苗的水生動物,也可用生石灰清池,每畝75千克,加水化成石灰乳全池潑灑。
2.培養基礎餌料清池半個月后,注入用60目篩絹網過濾的海水,每畝使用過磷酸鈣0.5千克、尿素2千克,培養基礎餌料,再畝施光合細菌5千克,以后每隔4~5天補水15厘米,畝施混合肥1千克,使水色保持嫩綠色或黃綠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
三、放苗
1.苗種選擇選擇無污染、水質好,各種理化指標同養殖池接近,成活率較高的蟹苗,要求體質健壯,生活力強,不易抓捕,軀體完整,步足齊全、無損傷。
2.放苗時間在5月中旬~6月上旬放苗,同一養殖池放同一茬苗,減少因大小不均導致自殘現象的發生,提高成活率。
3.放苗密度依據池塘條件,初期放苗密度為3000~4000只/畝,放苗密度過大,會自相殘殺,成活率低,生長慢:放苗密度過低,則餌料利用率低,產量低,效益低。
4.放苗溫度育苗場與養殖池的水溫差要保持在5℃內,最好控制在3℃內,如溫差過大,蟹苗可在育苗場提前降溫,或在放苗時向育苗袋添加適量養殖水,使溫差降到3℃內,然后放入池內。
四、養成管理
1.投餌梭子蟹主要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藍蛤以及鹵蟲、鮮雜魚等),體重為0.8克的幼蟹,日攝食量為體重的80%~90%,隨著體重的增長,攝食量相應減少,體重30克的個體為體重的20%~30%,體重50克以上的個體為體重的10%左右,體重小于20克的個體,不分晝夜進行攝餌,超過20克的個體只在夜間進行攝食活動。因此,養殖前期(約20~30天),每天投喂2~3次,其中1次輔以添加量為1‰~1.5‰的生物免疫生長劑藥物配合飼料,其后每天傍晚投喂1次,在脫殼時必須滿足投餌量,避免發生相互殘食。投餌量以白天池塘四周無大量梭子蟹游動為宜。投喂方式:沿池壁及障礙物投餌。
2.水質管理梭子蟹在透明度高、清澈見底的池塘,成活率較低。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適當肥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加強水質管理,堅持定期換水。要掌握好水色、透明度與換水量的關系。大潮期間換水量50%,小潮時根據具體情況調節。另外梭子蟹在蛻皮期間耗氧量比平時要大數倍,如換水不及時,會因缺氧使其蛻皮受阻,導致死亡。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水溫要求在17~30℃,最高水溫不應高于30℃,超過30℃則有死亡的危險,當水溫低于15℃,則影響梭子蟹攝食,甚至停止攝食。鹽度要求在20以上。
3.雌雄分養養殖實踐證明,雌雄混養的養成率極差,故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養殖過程中逐步雌雄分開飼養,雄蟹達到商品規格以后隨時出池,雌蟹在冬季卵巢成熟之后出池。
4.日常觀測要加強日常觀測,每15天進行一次生物觀測,測其甲長、甲寬和體重,檢查其增長情況以衡量養殖效果。對水溫、鹽度、pH值、溶氧等水化指標也定期測量,做好記錄。
五、收獲
收獲時間應在秋末,當水溫降到15℃以下,梭子蟹不再繼續增重,應及時收獲。收獲方法:少量出池時可在夜間用蟹籠或網抄撈取;大量出池時,應干池捕捉。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