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自鱉的集約化養殖以來,由于鱉病的研究滯后于生產,各種各樣的疾病隱患就潛存著。其中最具危害性的,也是最難治療的鱉鰓腺炎在這幾年逐漸流行起來。筆者所在場每年因此病而造成的損失約占總損失的50%左右。這種病往復發生于親鱉和成鱉,現在則已發展至整個生產過程。
1 主要癥狀及病原
該病主要以全身水腫和底板蒼白為主。多數體表完好,極少數有疥瘡腐皮等癥。有些雄性甲魚生殖器外露,有的漂浮于水面,抓它時即潛入水里,待會又浮上來,過不久即會死亡。另有少數出血型的,放入盤里掙扎不止,口鼻流血,不一會即死亡。這些甲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體質均較好,厚實不瘦。解剖觀察,腸空,多為乳白色。鰓腺淡白糜爛,有分泌物,肝臟呈土黃或淺灰色。
該病在溫室養殖階段無明顯流行時間性,整個養殖過程均有發生,只是在幼鱉、成鱉階段略多些。常溫下養殖的親鱉多見于5、6月份,產后培育不好的9、10月份也有較多。
目前還沒有有關鱉鰓腺炎的準確定論。不過大家從生產和研究中基本有了一個共識,即很可能為病毒。目前有關報道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即出血型、混合型和失血型。據筆者觀察,最有說服力和代表性的癥狀類型應為失血型。因多數疾病如腸炎、出血及大脖子等與一二種類型癥狀有相同或相似之處,根據這些癥狀從感觀上很難作出初步診斷。另外筆者在生產實踐中對出血型的有關疾病用敏感性強的廣譜抗菌藥可取得明顯療效。而對于象水腫、白板等癥狀疾病卻是束手無策,零星或小批量死亡較多。采取綜合診治后才得以基本控制。
2 病因分析
依照疾病發生和傳染的條件來分析,無外乎病原、易感染及適于傳染的環境。這三者相互作用即導致疾病的發生。就鱉病本身來看,其生活的環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病原微生物,在水質好、甲魚抵抗力強的情況下,它們多處于潛伏狀態下,一旦水質變壞,甲魚體表或內系統受損及其它原因(如咬傷、各種應激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即被激活,毒力增強,數量增加而致使甲魚發病。目前的集約化養殖,由于考慮到成本,換水少,特別是一些生態條件完全不滿足甲魚的生理需求,致使抗病力下降。那種全混凝土結構的溫室即為此。就鱉鰓腺炎本身來說,直接病因為病原微生物所致。但它必須經過一定的途徑才能產生引發疾病。溫室內的甲魚據筆者觀察,水質清新,體質好,平時預防工作做的好的,很少發病;相反,那些水發臭,體質瘦弱的甲魚卻常發病。另外,在常溫下養殖的親鱉或改變環境等情況下的甲魚也多易感染上此病。筆者認為,這些情況下發病主要是由于越冬后體質虛弱及受到環境中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所致。因此,筆者認為對此病應針對各種病因實施綜合防治。
3 綜合防治技術
3.1 改革養殖模式,改有沙養殖為無沙養殖。筆者在生產實踐中發現,采用無沙養殖的甲魚在同等條件下很少發病,且甲魚長勢好,體質健壯。這可能與水質保持較好有關。
3.2 改善養殖環境條件,加溫養殖盡量采用可采光的溫棚,引種水生植物凈化水質,加強室內空氣流通等等,使環境條件更趨于合理化,盡量更多地滿足鱉本身各方面的生理需求。特別晴天,較強的光線對病原微生物(特別病毒)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同時干燥的環境對甲魚更有利。為此,外層薄膜應經常沖洗,室內加氣盡量不漏氣,保持室內干燥。
3.3 加強水質的調控,具體有:
①增氧,加大增氧機功率,延長增氧時間,避免有機質過量淤積,敗壞水質。這點在生產管理中應特別引起重視。
②培植水生生物,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作用來分解有機物,凈化水質。剛開始應引種加以培育,在生產過程中適量換水,保持生物群落的相對平衡和穩定。
③根據水質狀況科學合理使用水質消毒劑和改良劑。常規7天左右輪換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或其它消毒劑如PV~Ⅰ等)等,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3.4 定期藥物防治
由于鱉鰓腺炎本身的特殊性,在防治方法及用藥上有別于其它疾病。首先其為病毒性疾病,而且發病無規律,有時邊用藥邊發病死亡。其次是潛伏期長,如親鱉頭一年患病會直至第二年春夏才會明顯表現出來。因此,對該病在防治時必須對癥、及時和有效。筆者在生產實踐中按此原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該病的發生率從原來的50%(占總發病率)下降到10%,可以很明顯地在一定療程內使該病得到防治。具體如下:對發病池先排掉約三分之二的老水,加入新水,加大增氧;同時按一定的濃度向池中潑灑煎好的板蘭根、車前草等多種中藥汁液。同時加灑病毒靈。根據病情可連用二至三次。在潑灑藥物的同時,于飼料中加入板蘭根等汁液及病毒靈、環丙沙星等藥物。飼料中增加活鮮動物料的比例,一般每次喂10天左右,根據情況可連續加喂一個療程。對未發病的鱉池同時也喂藥加以預防。平時每月喂一療程可取得較好的預防效果。
另外,筆者在防治該病的同時,以往較常發生的疥瘡、紅底板等疾病,也明顯減少。甲魚生長也較好。這可能與藥方中既有抗病毒成分也有抗菌成分有關。而且中藥本身兼有抗菌抗病毒及調理等多種作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