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微流水條件下將兩棲的龜類與水蚯蚓混養于一池,以水蚯蚓作為龜類的主要飼料或輔助飼料,可使龜類身體強壯,長得更快,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一倍以上。并且在飼養全過程中避免了激素類藥物對產品的污染,符合無公害食品的基本條件,更受消費者的歡迎,F將主要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建池
選擇水源豐沛,水質良好,灌排方便,環境幽靜,開闊向陽的地方修建長方形養殖池。池長15米~30米,池寬5米左右,池壁高0.7米,池底坡度0.5%~1%。池長隨水流方向,進、出水口都要安裝防逃設備,既防龜類外逃,也防敵害侵入。為避免水流的死角,池的四角最好做成弧形。長度不夠不宜修建長方形池的也可建成環形或曲流形養殖池。
池中堆設長方形土畦,畦長隨池寬而定,畦寬1.5米左右,畦高0.25米~0.3米,畦與畦之間及畦與池壁之間的間距不得小于0.2米,以防敵害侵入。堆畦土料應盡量選用農田肥泥、淤泥等富含有機質的土料,以利于蚯蚓迅速生長繁殖。在池的一側或環形池的內邊緣堆設高于水面0.3米~0.8米的緩坡土丘作龜類的休息、產卵場所,其面積為總面積的15%~20%。池周種植葡萄、絲瓜或其他藤蔓作物,上空搭架形成蔭蔽環境,并可由人工調節以達到最佳蔭蔽狀態。
二、蚯蚓基料的培養
注水入池淹至畦面,在畦面上先鋪一層蔗渣或鍘碎的秸稈、落葉等作疏松劑,每平方米的用量為2公斤,其上再鋪牛糞或豬、羊、雞糞,上面每平方米再撒0.2公斤左右經充分發酵的王米粉和米糠、麥麩混合料。條件差的也可單作牛糞層,或鋪牛糞、豬糞、羊糞、雞糞混合料。
三、蚯蚓的引種及繁育
畦面上的糞肥經10天左右充分發酵后當氣溫在25℃~28℃時即可引進種蚓。一般以選擇日本大平二號為宜,每平方米投放帶飼料及卵塊的種蚓2.5千克,將其均勻撒布于基料表面即可。沒有大平二號種蚓的可從其他蚯蚓養殖場引進,或者就近從排污溝、凼等處將巳習慣于水棲環境的水蚯蚓連同卵塊、泥渣等一起采回鋪于畦面上,讓它自行生長繁殖。必須注意的是,引種水蚯蚓的養殖池其水位應與基料表面等高或稍高于基料表面1厘米~2厘米。
蚯蚓習慣于pH值5.5~7.8的微酸性環境,特別喜食具有甜酸味的適口餌料。無論谷物,畜禽糞肥、生活污水、有機垃圾及屠宰加工廢棄物等都是它的優質飼料源。但任何飼料都須先經發酵腐熟才能投喂,否則會在其發酵或者二次發酵過程中8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死幼蚓及卵塊。
蚯蚓投放5天~7天后就可吃掉表層的飼料,應將含大部分糞粒的表層廢物刮掉作有機肥施用,每平方米另撒發酵牛糞5公斤。自引種后15天~20天,蚯蚓巳大量繁殖,即可投放龜類飼養。
四、龜類的投放及其管理
投放密度:以全池面積計,每平方米可投放一冬齡幼龜30只,或二冬齡青年龜15只,或三冬齡以上成年龜3只~5只。應注意的是個體懸殊較大的應分規格各投放一池,以免以大欺小咬斗致傷甚至殘廢造成損失。龜類下池前應用8%~10%食鹽水消毒殺菌,以免染病。
水質管理:工業廢水、治療魚病或稻田殺蟲的含毒藥水嚴禁入池,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養殖池除換水時需暫時關閉進、出水口外,應當長期保持每秒0.01立方米流量的微流水狀態,以滿足龜類和蚯蚓較低的耗氧需求。
飼養管理:無論蚯蚓為龜類的主食或輔助飼料,讓它自行采食即可,只是注意不讓它偏集于某處搶食而咬斗造成傷殘就行了,一般不需要花大工夫去管理。
無論是鮮蚯蚓還是干蚯蚓,所含粗蛋白都比較高,其中氨基酸含量達35.2%(干物質比),因此是龜、鱉類水產動物和畜禽的優質高蛋白飼料。根據龜、鱉池混養水蚯蚓作飼料的對比試驗,試驗組龜產量比對照組提高36.4%,效果十分明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