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鱉的分類與常見品種介紹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增長,鱉已從賓館、酒家和食肆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鱉作為營養食品,其食療、藥療等功能可以滿足不同檔次消費者的需要。市場的需要刺激了生產,我國養鱉業發展很快,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產量相應提高。大規模養殖急需大量的鱉苗,由于發展快,種苗的繁育,鱉的分類、分布和基礎生物學的研究,養殖生產中的鱉苗培育、種類鑒定、疾病防治等都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我省水產業者、商人通過不同的途徑,從國外、臺灣和大陸其他省份購進不少鱉苗,這些鱉苗由于來源各異,其種苗種質鑒別不清、真假難分,一些農民、水產業者交了不少“學費”,給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此,研究鱉的分類與常見品種,選育優良種質的鱉品種是養鱉業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課題。
鱉的分類
鱉,俗稱水魚、團魚,是我國江南各地常見的養殖品種。據學者研究,鱉在動物界中的分類屬于爬行綱、鱉科,已查明的鱉種類有7屬24種,它們是小頭鱉屬、盤鱉屬、圓鱉屬、緣頭鱉屬、黿屬、中國古鱉屬(純化石種)和鱉屬等。中國有3個屬5個種,它們是黿屬、中國古鱉屬和鱉屬。
黿屬有兩種:黿和太湖黿。黿廣泛地分布于中印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伊里安島和中國的浙江、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太湖黿僅分布在我國江蘇、浙江等地。
中國古鱉屬是我國學者于1953年根據四川省出土的化石標本經鑒定建立起來的化石種,僅一種,即維氏中國古鱉。
鱉屬種類廣泛,分布于亞洲、非洲及北美洲等地,共有16種,我國產兩種,即鱉和山瑞鱉。我國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市、區均有鱉的分布。山瑞鱉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等南方省區。
在鱉的分類上,我國大陸一些學者和臺灣學者余庭基先生曾主張將我國南部(長江流域)、臺灣省所產的鱉稱為中華鱉,北方所產的稱為北鱉,云南、廣東、海南等地所產的鱉稱為圓鱉,但上述3種鱉的形態極為相似。目前,余氏的觀點還沒有被廣大水產學者所接受,因此,在學術上還沒有將上述3種鱉的分類和學名理順和統一之前,還是應該統中華鱉為宜。
常見的鱉種
目前,鱉的來源很多,除原產于我國大陸的鱉品種之外,臺灣以及泰國、越南、孟加拉、馬來西亞、美國都有出產。國內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中華鱉
中華鱉形似龜,體近圓形,比較扁薄,體暗綠色,無黑斑,無疣粒,腹部灰白,有的鱉呈黃色,頸部無瘰疣。以長江水系、珠江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庫野生中華鱉親本繁育的子代種質較好,生長快,疾病也比較少,群體產量、經濟效益也較高,順德市德勝電廠甲魚場、大良區大門甲魚場繁育的鱉苗就是中華鱉。
2、泰國鱉
泰國鱉苗進入我國較多,每年有4000―5000萬只,其親本情況不明,暫稱泰國鱉為宜。在生產中,有些泰國鱉是帶病的,死亡率較高,盡管其價格較便宜,但在養殖中因發病死亡產生的負面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購苗者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3、臺灣鱉
據學者研究,臺灣商人利用臺灣鱉早熟的特點和成熟的技術,利用時間差進行大規模人工繁殖和高溫催化,將大量的鱉苗輸入大陸出售,其生長情況與泰國鱉相似。
4、沙鱉
沙鱉產于湖南一帶水域,其背面深綠、較黑,背部隆起,腹部為黃色,初步研究可能是一種雜交品種,也可能是中華鱉的變異品種。其個體小,生長慢,商品鱉味道差,在養殖過程中易染疾病,不宜作為養殖對象。
幾點建議
1、養殖者應選擇中華鱉為養殖品種
多年的生產實踐表明,中華鱉是我國養殖鱉品種中的佼佼者,其種質、生長速度、抗病能力、味道和市場價格都較好,頗受消費者的歡迎,養殖者應首選中華鱉養殖。
2、有條件的養殖場、養殖業者應建立自己的中華鱉養殖基地養殖場應從長江水系購入中華鱉親本,自己繁殖、培育種苗養殖,如自給有余,也可以向其它養殖場或農戶出售中華鱉。
3、認真區分、鑒定、購進鱉苗
養殖者在購苗時,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應請教有經驗的水產業者或技術人員,認真區分、鑒定,盡量不購入非中華鱉苗。國家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要對鱉的親本種質、分類進行認真研究,制定出便于操作的分類、鑒定方法,指導生產。養殖者亦應認真學習,參加培訓,理論結合實踐,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迅速地掌握分類方法,在購苗時能購進種質純正的中華鱉苗,少交“學費”,基層水產技術推廣部門也應加強服務,促進養鱉業的健康發展。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