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了解工廠化養殖溫室各種環境的基本特點和作用后,我們在養殖過程中應根據龜鱉的生物學基本特性為其創造最佳的生長環境進行科學調控,但在調控過程中須掌握以下幾條原則:一是要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為前提;二是要簡單易行;三是不得影響商品質量。
1、工廠化控溫溫室空間環境的要求與調控
由于室內空間環境不但嚴重影響鱉的正常生活,也會影響水生態的變化。如當鱉在水質惡化被動逃到水上呼吸時,如果此時室內有害氣體濃度較高,就極易中毒死亡,否則反之。同樣當室內陽光充足時會使水中光合增氧的生物發生,對水中溶氧狀況的改善就有極大的幫助,否則也反之。所以我們按下列要點控制空間環境。
1.1室內保溫。龜鱉正常生長的室溫要求:國產龜鱉吃食時達到32℃,食后自然降到30℃。境外鱉(東南亞)吃食時達到34℃,食后自然降到32℃。調控方法可用鍋爐加溫或通風降溫。
1.2保持干燥。室內濕度,最好控制在70%以內,如超過可用增溫或通氣來調節。濕度太大會影響水環境中有害氣體的溢出和加快病害的傳播。
1.3定期排氣。室內應保持無異味,當臭味或有害氣體濃度較高時,應打開氣窗或排氣扇排出。排氣的時間最好是在投喂后1小時或在室內進行其它操作時進行,一般要求冬季不低于1小時,春季不低于2小時,秋季不少于3小時,夏季不低于5小時。
1.4定時采光。通常采光溫室的光照除了陰雨天氣,一般不缺光照。但全封閉的卻完全靠人工補足,光照要求一天不低于8小時,一天中除在溫室內操作時的光照外,最好晚上22~24時之間的時段再開燈2小時。
1.5減少驚擾。嚴格控制室內的操作時間,減少人為驚擾。一般要求一晝夜操作時間不超過4~6小時。平時除了必要的巡查,盡量不去室內活動,同樣室外也應杜絕強度很大的刺激性干擾。
2、工廠化溫室水生環境的要求與調控
2.1充氣。溫室鱉池水中充氣,是通過螺螄鼓風機把室外空氣用動力通過管道壓到水中,使水在強大氣流推動下運動,從而達到水中氣體與空間氣體進行大量交換的目的。是目前工廠化高密度養殖調控水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了達到既有效又省電的目的,充氣時間的安排十分重要。目前許多地方從放下龜、鱉苗開始就每天24小時地充氣用電,實屬浪費。正確的安排是,苗剛放養后的兩個月因相對密度很低,吃食排污也少,所以對水環境的負面影響極小,這段時間就不用充氣。當龜鱉長到50g以上后可開始充氣,由于充氣應與溫室放氣相結合,因為當水中有害氣體溢出水體到空間后如不及時放出室外,當有害氣體達到一定濃度時,龜鱉同樣也會中毒死亡。所以充氣一般應安排在白天的凌晨5點到晚上8點,因這段時間飼養員和技術人員有幾次要到室內操作觀察,當人進去后鱉一般都在水中,而且這時室外的氣溫也相對較高,可以在操作的同時安排放氣,所以這段時間水中充氣,不會增加室內有害氣體的濃度。晚上8點后,一般不會再進溫室操作(特殊情況除外)龜鱉也大多在棲息臺上,很少在水中,當然也不會在這段時間安排溫室放氣,所以這段時間就不用充氣,可省下電能節約開支。
2.2排污。由于養殖水體的好壞取決于池中污物存量的多少,所以去污是使水體保持良性的首要任務。去污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一是吸污裝置直接把污泥排出池外,用這種方法不但簡單有效,還可節約許多成本:二是采用排底層水法,即每天排出底層黑水1~2cm,然后補上新水。這種方法相對較麻煩,但也比大換水要好些。
2.3撈出過多的“紅蟲”。在養鱉池中發現有大量的“紅蟲”時,說明池水嚴重缺氧開始變質,往腐敗的趨向發展。但因“紅蟲”同時也能吞食大量的細菌,所以保持一定的數量還可以起到控制病原菌預防鱉病的作用,通過試驗研究,把紅蟲的數量控制在每升水15000個以內為好,調控的方法是用80目大小網眼的篩絹縫制成撈斗及時撈出過多的紅蟲。
2.4適當換水。通常可在分養或轉池需降低水位或清底時換水。
2.5配合應用生物制品。在上述措施的同時結合應用生物制品,來穩定和改善水環境,如EM、芽胞桿菌等。
2.6調節pH。因龜鱉適合在微堿性的水環境中生長,所以水體pH應保持在7~8之間,調節的方法是,水體排污后用生石灰20g/立方米化好后均勻潑灑。切忌在長時間沒排污的水體中潑生石灰。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