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鱉鰓腺炎俗稱鱉大脖子病、粗頸病等。大脖子病為病毒性疾病,傳染快,死亡率高。在幼鱉和成鱉的各個生長階段都可能發病。
其癥狀是:頸部腫大,頭部伸展不動,有時鼻孔出血,初期腹部有紅斑,后期消失發白,呈浮腫狀。最后爬向食臺或曬背處,長久不下水而死于岸上。剖檢可見頸部有纖毛狀組織突起并潰瘍、腐爛;肺、肝部病變,顏色不正常;腸道充血,有炎癥。
鱉鰓腺炎重在預防。內服克血靈、甲魚復合添加劑、腸炎靈等,按說明使用,每隔15天,用藥3天~5天;外用甲魚速康B型、速效菌毒清、高效菌毒消等,按說明使用,春、秋季節每隔20天~30天,高溫季節每隔7天~10天,用藥2天。對池底淤泥超過50厘米、或2年~3年未干塘的鱉池,需進行清塘,每畝灑150公斤生石灰消毒。
對患鰓腺炎的鱉,應立即治療。在發病初期,將病鱉集中隔離治療。口服復方新諾明藥片,50克重的病鱉每只服半片,50克~200克的病鱉每只服2片;外用甲魚速康B型或精碘浸泡。同時使用卡拉或慶大霉素針劑,50克~100克重的病鱉每只用1/2支,150克~200克重的病鱉每只用1支。經過治療,病鱉一般都能康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