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開始展示內容-->路口鎮龍家垸頭農民瞄準了黃鱔養殖這一行,從1997年以來積極利用稻田圍養黃鱔,發展農村水產經濟。該垸黃鱔養殖戶現已發展到17戶,養殖面積已擴大到5734m2(折合8.6畝)。2001年17個養殖戶共產黃鱔7360公斤,收入實現27.6萬元,戶平收入1.62萬元。2002年黃鱔養殖業又有了發展,養殖面積增加到6173m2(9.3畝),苗種放養量增加到4890公斤,經過近6個月的飼養,黃鱔體重大多已達120克以上,成活率達90%,并已陸續出售。現黃鱔市場看好,產品暢銷(價格:36元/公斤),預計今年黃鱔可收入29萬元以上。
龍家垸頭為路口鎮歐凌山村二組,位于巴河北岸1.5公里處的多山丘陵區內。該垸有34個家戶,147口人,耕地面積為132畝(人均耕地約0.9畝),另有塘堰4口,水面約16畝。長期以來,該垸農民主要從事種植業,靠種植水稻、油菜和西瓜創收。但由于山丘地多為麻骨土,土地貧脊,加之水源供給條件差,引水困難,農作物單產水平低,經營效果差,農業增產難,增收更難。農民收入低下,始終難以擺脫貧困。
為尋找增收致富門路,該組青年龍國民在認真學習鉆研黃鱔養殖技術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外地養鱔經驗,于1997年3月率先在自家的承包稻田里,圍建了0.4畝土池,開展了黃鱔的養殖,經過6個月的努力和精心喂養,投放的220公斤鱔種,終于獲得了380公斤成鱔,當年創收15200元,扣除苗種和飼料等費用4300元,獲純收入10900元。嘗到甜頭后的龍國民,從1998年起,將養鱔規模擴大到1.6畝,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黃鱔養殖中。在龍國民養鱔效益驅動下,該組退休教師龍驤、村民龍紅衛、龍大寶、龍昌和、陳水全等16個農戶,都紛紛投資,利用各自的承包田,圍建面積不等(0.4-1.0畝)的土池養殖黃鱔。四年來該垸17個養鱔戶,每戶年養鱔純收入少則0.6萬元,多則1.2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該垸4個養鱔戶和另外5個農戶,承包塘堰或自己投資開挖魚池,從事成魚養殖,也都獲得了較高的產量和效益,2001年,28畝成魚池合計收入8.1萬元。現該垸年水產總收入實現35.7萬元,占農業總收入(45萬元)的79.3%,顯然,水產養殖業已成為該垸農業的支柱產業。村民現收入增加了,經濟活躍了,生活也開始富裕起來。
村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將繼續增大投入,大力發展黃鱔和成魚養殖,積極通過水產品的養殖增收。
龍家垸頭,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條養殖致富,相信會在未來的水產事業上增熠生輝,結出豐滿的經濟之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