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病原病原為水蛭,俗稱螞蟥,學名中華頸蛭。
2.危害與癥狀水蛭牢固地吸附于鱔魚體,吸收黃鱔的血液為營養,而且破壞寄生處的表皮組織,引起細菌感染。患病黃鱔活動遲純,食欲減退,影響生長。據觀察。1條黃鱔的體表可寄生于水蛭10多條,多的甚至超過100條。在蛭病發生的養殖池中,常發現黃鱔死亡。據報道,死亡率可達10%左右。此外,水蛭還是鱔錐體蟲的中間宿主。
3.防治方法(1)在池中放籠捕起黃鱔,放在木盆中,以0.2%的90%晶體敵百蟲溶液(25千克水加50克藥)浸洗10~15分鐘,使用安全,效果好。(2)用100毫克/升硫酸銅溶液(25千克水中加2.5克藥),浸洗5~10分鐘;如發現黃鱔呈發抖狀態,說明濃度過高,浸洗時間過長,應立即將黃鱔撈出。(3)用5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鱔半個小時,有較好治療效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