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育經過
晉早三號西葫蘆的母本是美國引進的淡綠色西葫蘆,經過單株多代自交,篩選出的高代自交系,代號為96012。該母本植株生長勢強,抗病性好,第一雌花節位為第7~8節,瓜碼適中,瓜長棒形,淺綠色。父本是國內搜集的白皮西葫蘆經多代自交純化后,分離出來的一個整齊度高、節成性好的自交系。早熟,第一雌花出現在第4~5節,瓜碼密,瓜為筒狀,白皮,代號為92028。1996年春季以自交系96012為母本,92028為父本配制組合,1997-1998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1999-2000年進行區域試驗,并定名為晉早三號,同時在河北、山東、湖南、云南、四川等地試種,至2001年推廣種植600hm2。
二、選育結果
1、豐產性
(1)品種比較試驗1998、1999年春季在清徐縣清源鎮試驗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對照品種為早青一代,試驗小區為20m2,3次重復,分別于2月上、中旬在加溫溫室中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于塑料大棚中,4月中、下旬陸續采收,6月中、下旬試驗結束。生產管理措施與其他保護地管理措施相同。晉早三號總產量的增產幅度為15.4%~33.6%,平均增產24.2%;前期產量平均增產30.3%,經方差分析,差異顯著。
(2)全省區域試驗1999、2000年在清徐、曲沃、榆次進行區域試驗(早春溫室栽培),對照品種為早青一代,晉早三號的產量、抗病性、商品性均表現出較大優勢,兩年平均前期產量1160.5kg/667m2,比對照增產23.5%,667m2總產量4614.2kg,比對照增產13.3%。
(3)生產試驗和示范推廣1999年在太原南郊區、侯馬、運城進行了小面積生產示范試驗,晉早三號表現出較早青一代早熟、豐產性好、抗病毒病、瓜條順直、瓜皮顏色很受市場歡迎的特點。1999-2000年在河北、山東、湖南、云南、四川等地示范推廣,表現出很好的商品性和適應性。
2、抗病性2000年多點區域試驗田間抗病性鑒定結果,晉早三號病毒病病情指數平均為11.8,比早青一代低6.5;白粉病病情指數為2.6,比早青一代低1.8,表明晉早三號抗病毒病、白粉病能力較強。
三、特征特性
本品種為早熟品種,第一雌花節位在第6~7節,瓜碼密,結瓜性能好。植株生長勢強,莖粗壯,葉片肥厚。瓜條順直,淺綠色,以嫩瓜食用為主,品質好,單瓜采收以200~250g為宜。對病毒病及白粉病的抵抗能力強于早青一代。適宜在保護地及早春露地種植。
四、栽培技術要點
晉早三號西葫蘆適于在山西、華北、西南、華中等喜食淺綠色西葫蘆的地區種植。其適應性強,日光溫室、大、中、小塑料棚及早春露地均可種植。太原地區早春大棚栽培于2月上旬在加溫溫室育苗,3月中旬定植于大棚。定植前每667m2施有機肥4000kg,果實開始膨大后追肥,每次每667m2施入尿素15~20kg或復合肥20kg。行距80cm,株距50cm,5月上旬-6月下旬采收,開花時應注意人工輔助授粉或用生長素蘸花、保果,要及時采收200g以上的嫩瓜,以提高產量。同時要注意對病蟲害的及時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