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冬暖大棚香椿是將露地育成品1―2年生的幼苗移入棚室高密度假植,冬季生長后再移到露地,一般每畝可產香椿10000公斤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育苗
1.播種繁殖由于香椿種子發芽率較低,因此播種前要將種子在30―35℃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起后置于25℃處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時播種(播種時的地溫最低5℃左右)。出苗后2―3片真葉時間苗,4―5片真葉時定苗,行株距為25×15厘米。
2.分株繁殖有三種方法:一是插根育苗。3―4月在3―4年生的幼樹上采集粗0.5厘米以上的根系,然后立即剪成15―20厘米長的根段。其中小頭剪成斜面,隨剪隨插,行株距50-60×30-40厘米,插深以頂端與地面相平為宜。為使苗木生長整齊,插前應將種根進行分級;插后適當控制澆水,但需及時松土、除草。在苗高10―15厘米時僅保留一個健壯芽,將其余的芽去除。二是留根育苗。香椿起苗后,抓好圃地平整并立即澆水,促使殘留在土壤內的根系長成健壯苗木。三是斷根育苗。于冬末春初,在成樹周圍挖60厘米深的圓形溝,切斷部分側根,而后將溝填平。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斷根前端萌發新苗,次年即可移栽。
二、定植首先要假植。一般在嚴霜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從露地起苗。起苗時要保持根系完整,主根長20―25厘米、次生根10―15厘米,剔除弱、病、重傷、過旺苗,選擇壯苗進行假植。壯苗的標準是:苗高1.2―1.5米,地上部10厘米處莖粗1.5厘米,木質化程度較高,組織充實,頂芽飽滿。在背風向陽處挖假植溝,將幼苗斜放進行假植。一般假植15―20天,有寒流時需覆蓋防寒物。
定植一般在11月中下旬扣棚,扣棚5―7天即可定植。定植前10天深翻整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尿素2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氯化鉀15公斤、25%多菌靈粉劑1―2公斤,深翻;要整成南北向,寬1―1.2米的平畦;按株行距4-5×20厘米的規格栽培。填土深度以原起苗埋土線為準,栽后澆水沉實,一般每畝可栽6萬―8萬株。
三、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0―25℃,達到25℃要及時放風;夜間控制在10―15℃,一般不低于10℃。溫度高則芽生長快,不易上色而且味道差;溫度低則芽生長慢,產量低。由于起苗時根系難免受到損傷,吸水能力降低,定植后要澆大水;以后視土壤種類及干濕度情況隨時再澆小水,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宜保持在85%以上,晴天中午可用噴霧器向莖稈及空氣中噴水,以提高棚內濕度。應保持2萬―3萬勒克斯的弱光。若陽光強,可適當交叉放置草簾遮光。萌芽至采收前一般不追肥、澆水。椿芽采收期每15天追肥一次,每畝追尿素15―20公斤。追肥后澆水,也可進行根外追肥。
四、適時采摘一般扣棚后45―50天,當香椿芽長到20厘米上色好時可采摘上市。時間過短產量低,過長則品質差。先采頂芽后采側芽,捆成100―200克小捆,用小塑料袋裝好,封好口防止散失水分。如不急于上市,可將其單層排于陰涼地方,溫度保持在0―10℃,可存放10―20天。切忌集中堆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